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地质学 碳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0.264 秒)
2023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水生生物固碳能力强化系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公告号:CN114573110B)。“碳中和”“碳达峰”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碳中和”手段主要包括减少碳排放,包括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降低自然过程及生产过程中的CO2释放,以及增加碳封存,即从生产过程中和大气中收集CO2经压缩注入地下深层,或通过自然过程如光合作用捕...
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全球储量约为50万亿m3。煤层气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因此,煤层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在能源供给、降碳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湖泊等内陆水体由于自身及与陆地生态系统剧烈的物质能量循环,对全球温室气体(如CO2)排放及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湖泊数量众多而人力物力有限,目前的湖泊CO2排放野外实测数据集代表性严重不足,使目前全球湖泊CO2排放估计极具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卫星遥感手段具相对高频率和大范围的优势,可显著降低湖泊CO2排放估算的不确定性。然而,开发区域或全球尺度湖泊CO2排放遥感...
湖泊等内陆水体由于自身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剧烈的物质能量循环,对全球温室气体(如CO2)排放以及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湖泊数量众多而人力物力有限,目前的湖泊CO2排放野外实测数据集代表性严重不足,使得目前的全球湖泊CO2排放估计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卫星遥感手段具有相对高频率和大范围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湖泊CO2排放估算的不确定性。但是,开发区域或全球尺度...
陆生蜗牛具有对温度、降水量和湿度等环境变化响应敏感、迁徙能力弱等优点,被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性动物”。迄今为止,对全球不同区域蜗牛壳体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已开展了许多研究。但是,针对微小蜗牛(2-10 mm)壳体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则非常有限。为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东南-西北~700 km断面上,采集了黄土沉积中广泛分布的四种微小蜗牛现生种(Pupilla ...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发育,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喀斯特关键带核心区(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不仅是可溶性碳的主要储存库,也是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区。然而,受喀斯特关键带地下过程观测技术的限制,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内,多界面径流组分的可溶性碳流失机制尚不清楚。该区以往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均借鉴黄土区、红壤区以地表过程为主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能同时实现喀斯特地区...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发育,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喀斯特关键带核心区(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不仅是可溶性碳的主要储存库,也是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区。然而,受喀斯特关键带地下过程观测技术的限制,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内,多界面径流组分的可溶性碳流失机制尚不清楚。该区以往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均借鉴黄土区、红壤区以地表过程为主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能同时实现喀斯特地区...
陆生蜗牛具有对温度、降水量和湿度等环境变化响应敏感,迁徙能力弱等优点,被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性动物”。迄今为止,对全球不同区域蜗牛壳体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已开展了许多研究。但是,针对微小蜗牛(2-10 mm)壳体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则非常有限。为此,我们在黄土高原东南-西北~700 km断面上,采集了黄土沉积中广泛分布的四种微小蜗牛现生种(Pupilla aeoli、Gastroco...
中国黄土高原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地区,由于其丰富的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动力学,使中国黄土高原地表水体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体一样,具有高pH值、高浓度的Ca2+和溶解无机碳(DIC)特征。中国黄土高原地表水生生态系统的独特水化学特性可能具有较大的生物碳泵(BCP)潜力,这种机制可以改变水体C、N和P的可利用性,影响浮游植物的结构或组成,进而改变富营养化状况和浮游植物丰度,以提高初级生产力(...
汇聚板块边缘的碳循环制约着地球内部-表生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通过近地表的水/岩相互作用,以有机物和碳酸盐的形式进入岩石圈,并通过板片的俯冲进入(深部)地幔,随后经过火山、裂谷和造山等地质过程的去气作用重新回到地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碳如何从俯冲板片中释放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已有研究指出俯冲板片脱碳过程可以通过流体对碳酸盐溶解、部分熔融、沉积物底劈和氧化还原变化等方式来...
2022年9月26日,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课题组与美国田纳西大学黄士春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发表了题为“CO2-Rich Rejuvenated Stage Lavas on Hawaiian Islan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主要通过夏威夷三个洋岛(图1)的火山岩化学组成和橄榄石Ni、Ca、Mn元素分配规律,揭示了夏威夷...
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CO2注入地下储层后,储层温度压力条件的改变会对CO2的运移特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压环境下储层内部CO2运移和分布特征对储量评估和场地安全评价有重要意义。
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CO2注入地下储层后,储层温度压力条件的改变会对CO2的运移特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压环境下储层内部CO2运移和分布特征对储量评估和场地安全评价有重要意义。
2022年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院遥感数字所杨雪青博士、研究员申报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考虑农田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精细尺度碳足迹估算及变化影响—以油菜为例》获得立项资助,直接经费30万元,这是我所“双碳”研究首次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更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的重大成绩。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2022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机前体物在云雾滴和含水气溶胶中的液相化学转化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由于植物排放前体物(如植物挥发、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源(如燃煤、机动车排放)前体物的极性更强、更亲水,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植物排放前体物转化生成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SO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