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地质学 碳相关记录344条 . 查询时间(0.568 秒)
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6月20日印发了《关于发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6】64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参与...
为了了解最新的碳、氢、氧、氮同位素测定技术,促进不同领域学者间的交流,2016年5月24日,北京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我所为区域中心牵头单位)在我所地3楼二层报告厅召开“碳、氢、氧、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共同承办。区域中心负责支撑平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研究组在碳循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首次提出了鉴别地球隐藏的主要碳汇(自生碳酸盐)的地球化学方法,成果以“Seeking a geochemical identifier for authigenic carbonate” 为题发表在2016年3月7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第一作者是该校博士研...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研究组在碳循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首次提出了鉴别地球隐藏的主要碳汇(自生碳酸盐)的地球化学方法,成果以“Seeking a geochemical identifier for authigenic carbonate” 为题发表在2016年3月7日出版的Nature&...
幔源CO2气的形成和分布与不同级别断层早白垩世以来的活动密切相关。郯庐断裂带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气断层,拆离断层和变换断层这些地壳断层是次要的成气断层,二者于早白垩世143Ma、124Ma、新生代~43Ma、~24Ma和~8Ma的走滑或伸展活动,以及与之准同时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浆活动,控制了幔源CO2气的分散和聚集。它们与基底断裂、盖层断裂共同组成运移通道,其中拆离滑脱处的低速带和盖层断裂中的顺层断...
朝鲜平南盆地与东华北克拉通(中朝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盆地的对比存在争议,准确厘定相关沉积建造的沉积时限是解决这些争议的关键。朝鲜平南盆地的地层主体为祥原超群,从下往上依次为直岘群、祠堂隅群、默川群、灭恶山群和燕滩群。直岘群是祥原超群的最下部层位,大部分由陆源碎屑岩组成。从平南盆地“北部型”和“南部型”直岘群碎屑岩中分选锆石,测得LA-ICP-MS U-Pb年龄,限定祥原超群沉积时代晚于1100Ma,...
如何对大气碳收支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一直以来被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的重大挑战之一。其中需要解答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是区域乃至全球碳源、汇的分布、大小及其变化。就目前而言,已知的碳源、汇之间尚未达到平衡,还存在着相当量的“遗失碳汇”。尽管有很大一部分碳失汇被认为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但其具体去向和量的大小仍具争议。为了解答碳失汇可能的去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再华等在传统岩石风化碳循环研究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荒漠下的“咸水海洋”是巨大的碳汇。研究的领导者、中科院生地所研究员李彦说:“我们研究显示,荒漠地球的地下咸水层不仅仅是‘迷失的碳汇’的一部分,而且固碳能力非常强,几乎‘只出不进’。”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出版的学术杂志《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全球变化问题的出现,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喀斯特作用过程相关的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影响着全球碳收支。喀斯特作用碳循环是“水—岩(CaCO3)—气(CO2)—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伴随着一系列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相应的水化学特征的变化。通过对喀斯特水化学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喀斯特作用碳循环过程,并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参2井产出石油以来,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原油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要基于烃源岩和原油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来进行油-源对比。但是,塔里木盆地含有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等多套不同地质年代的烃源岩,这些烃源岩都以藻类为主要的生物来源、都沉积于半还原-还原的环境,同时,烃源岩有机质已经经历了高温热演化,达到了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可抽提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很少,给油-...
纳米铁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能快速将氯代烯烃还原成无毒氯离子、乙烯和乙烷,但对于 氯代烷烃的脱氯仍能产生大量的氯代中间或最终产物,可以通过合成制得纳米双金属提高脱氯速率和减少 氯代中间产物。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测得实验室制备的纳米Ni-Fe(2%,质量分数)颗粒直径为20~60nm, 通过批实验方式对纳米Ni-Fe降解四氯化碳的反应动力学性质、产物、持久性能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
早石炭世是泥盆纪温室气候向石炭-二叠纪冰室气候转变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石炭-二叠纪冰期可能开始于杜内中期,其伴随冰川沉积,海平面降低和碳、氧、氮、锶同位素正向偏移。目前,关于杜内中期碳、氮循环过程与该期海洋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仍不清楚。
早石炭世是泥盆纪温室气候向石炭-二叠纪冰室气候转变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石炭-二叠纪冰期可能开始于杜内中期,其伴随冰川沉积,海平面降低和碳、氧、氮、锶同位素正向偏移。目前,关于杜内中期碳、氮循环过程与该期海洋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仍不清楚。
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发生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了古生代层孔虫的灭绝、后生动物生物礁的消亡和海洋中生物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并伴随着全球碳循环异常。为深入研究这一关键转折期海洋中环境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郄文昆博士等对我国华南地区不同沉积相区的四条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