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磁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地磁学相关记录520条 . 查询时间(6.391 秒)
对地磁数据的反演是获取地球深部电性结构的1种重要方法,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以准确的正演模拟为基础。文中详细介绍了球坐标系中导电薄球层状地球模型的C-响应计算理论,并对典型的地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地磁测深的激发源为磁层中的电流体系,其形态由球谐函数P10近似表示。地球内部,导电层中电矢量位满足亥姆霍兹方程;通过各层界面上磁场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满足的连续边界条件,由超导地核确定的核幔边界系数向上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在磁重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验室陆全明、王荣生课题组利用卫星观测数据首次发现了地球磁层顶磁重联区域的电子尺度的霍尔四极型磁场分布,并指出磁重联过程中某些区域同时存在着磁能的续存过程。该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2017, 118, 175101)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荣生。
为了推广瞬变电磁方法在矿产勘查,工程勘察、水资源勘察以及 地质灾害评价等领域的应用,并向从事有关瞬变电磁科研和技术开发 的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定于2017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首届瞬变电磁法新技术博士论坛,热诚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This conference will addres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solar wind mass, momentum, and energy enter the magnetosphere. Regions of interest include the foreshock, bow shock, magnetosheath, magnetopause, an...
地球电磁学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地球物理学分支,已被广泛应用于深部构造研究、资源勘探、环境和工程勘查等方面,并加速从传统勘探领域扩展到海洋、航空、卫星和异常监测等新兴探测领域。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三处和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11月下旬在武汉召开,中国国际地球...
地球电磁学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地球物理学分支,已被广泛应用于深部构造研究、资源 勘探、环境和工程勘查等方面,并加速从传统勘探领域扩展到海洋、航空、卫星和异常监测 等新兴探测领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提斯研究中心古地磁与年代学学科组博士后蔡书慧等人,对采自山东、辽宁、吉林、浙江、河北等中国东部地区的考古样品开展研究,建立了第一条东亚全新世地磁场强度变化参考曲线,可用于该区域考古定年。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16年6月29日,应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颜茂都研究员邀请,荷兰乌德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 专家Mark J. Dekkers 博士来青藏高原所访问交流,并作了题为“A paleolatitude from partially remagnetized strata -example of lower Eocene volcan...
2016年5月28至30日,第四届北京地球与行星内部国际研讨会(Beijing Earth’s and Planetary Interior Symposium, BEPIS)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
2016年5月31日,应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颜茂都研究员邀请,加州理工大学 (Caltech) Joseph L. Kirschvink 教授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Nicholas Swanson-Hysell助理教授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访问交流。
地球物理学家一直称其为新的地核谜题:他们很难解释,当高温中诞生的地球逐渐冷却时,如何在数十亿年前维系磁场。现在,科学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两种解释都是以炙热地球外的矿物质晶体化为基础,这一过程中会通过“搅动”年轻的地核形成磁场。两种解释的不同之处在于,究竟是哪一种矿物质发生了晶体化。
电性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壳和上地幔范围内,对观测电磁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地电磁法能够探测大范围深部电性结构并反映其各向异性特征,但目前关于该方法各向异性二维正反演的研究还有待加深。利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自适应有限元法求解对角各向异性情况下大地电磁正演控制方程,既有利于起伏地形和复杂地质构造的建模,又便于模拟包含多种尺寸结构的地电模型;网格的自动细化可避免人为网格划分导致的计算误差并可提高计算效率。...
现今的地球内部有一个位于地心由固态的铁(含少量轻元素)组成的内核,该内核被液态外核所包围。外核的流体运动是产生地磁场的原因。然而,地球形成之初地核完全是液态的,固体内核形成的时间一直备受争论。最近,一项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地核的热导率值有相当大的变化,预示了地球内核形成的时间范围为少于5亿年到接近20亿年。
Magnetic observations made onshore the Italian Peninsula, and across the adjacent seas, have been compiled in a new digital database that provides the first complete regional scale view of the crusta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