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气候学相关记录4841条 . 查询时间(4.738 秒)
高亚洲,指亚洲中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海拔区域,大致包括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等山系,空间跨度25°N- 46°N, 64°E-106°E,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是除极地区域积雪和冰川最为丰富的区域。积雪是高亚洲地区冰冻圈的重要组分,其变化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毋庸置疑引起了全球变暖,近几十...
气候系统受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显著影响,在没有强平流效应的情况下,地气相互作用过程通过驱动云和降水的昼夜循环,极大地影响地球表面的水和能量循环。对于降雨和地表过程的反馈,不同地点和季节的研究结论不同,表明该反馈过程具有复杂的依赖性。然而,现阶段对于这种依赖性知之甚少,并且由于降水对土壤湿度的逆向响应,可能造成低估反馈强度。
2022年10月9日,国际地学刊物《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TOP 5%)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常凤鸣研究组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Tectonic and climatic controls on sediment transport to the Southeast Indian Oc...
高亚洲,指亚洲中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海拔区域,大致包括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等山系,空间跨度25°N- 46°N, 64°E-106°E,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是除极地区域积雪和冰川最为丰富的区域。积雪是高亚洲地区冰冻圈的重要组分,其变化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毋庸置疑引起了全球变暖,近几十...
欧亚大陆气温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多关注冬季和夏季欧亚大陆气温,对春季的关注较少,但春季作为冬夏交界的季节有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探明春季气温的特征及影响因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夏季气温特征。近期有研究表明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导致了春季欧亚大陆三极型气温,但并没有区分强度和极性。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有“亚洲水塔”之称。高原夏季降水总量约占高原大部分地区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补给来源。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水资源分布,也会影响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作用,并对北半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火山爆发是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子,喷发后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影响水循环,在过去千年气候变化...
东亚夏季风主要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驱动,表现为较强的南风和充沛的降水。每年东亚夏季风建立和撤退的时间不同,造成雨季持续时间不同,对东亚地区天气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东亚夏季风主要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驱动,表现为较强的南风和充沛的降水。每年东亚夏季风建立和撤退的时间不同,造成雨季持续时间不同,对东亚地区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与东亚夏季风建立相比,较少研究关注东亚夏季风的撤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团队利用JRA-55再分析资料和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撤退的气候态特征。研究根据东亚沿岸850hPa 经向风的转变时间确定每年东亚夏...
近20多年来,冬季北极地区的显著增温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的降温现象同时发生,这被称为暖北极-冷大陆(WACC)模态 。其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极端冷事件有重要联系。然而,除了海冰以外,驱动WACC模态的主要大气因子,如北极涛动(AO)和阻塞高压,哪个因子更重要,更容易诱发产生WACC模态,目前还没有明确回答。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肖子牛研究员和赵亮高工及其合作者就北半球...
亚洲气候以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为典型特征,影响着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生活。近年来,极端洪涝/干旱事件的频发,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也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了解亚洲气候的形成与演化可为未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依据。
末次冰消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全球大升温期,对其升温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未来的全球变暖趋势。现代观测显示,全球因温室变暖而产生的过量的热有近四分之三被南大洋所吸收,并通过翻转环流向北潜沉输送到了海洋内部。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作为全球最大的“热机”,它与南大洋之间的热耦合过程在全球的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海气遥相关过程在末次冰消期全球升温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晰。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器测记录时长的有限性,无法全面获取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气候变化历史,结合气候模式模拟,对全面认识地球气候系统演变的规律及其机制、气候模式评估和未来气候预测至关重要。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提出,至少在过去的2000年中,观测到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与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1.09°C,2020年甚至达到1.26°C。极端降水的增加与全球温度的变化相关。1950s以来,全球大部分区域已观测到强降水事件的强度、频度和总量的大幅增加,并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强。研究表明,未来极端降水的增加速率甚至高达14%/...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