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太阳物理学相关记录411条 . 查询时间(0.903 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10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通过分析GOES和ACE卫星大于10MeV能量段的5min平均质子通量数据,发现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最佳相关系数显示,GOES通量数据较ACE卫星数据有数十分钟至几小时的时间延迟.这为利用ACE数据进行质子事件预警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利用ACE卫星大于10MeV能量段的通量数据对质子事件进行预警的方法.该方法在2001年8月7日至2012年2月20日这11年多时间的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报准率(...
基于1996-2005年88个引起重大地磁暴的CME(日冕物质抛射)事件、1996-2000年的47个CME事件以及1997-2002年的29个全晕状CME事件,结合ACE卫星在1AU处的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观测资料以及Wilcox Solar Observatory(WSO)天文台的太阳光球层磁图,分析了背景太阳风速度和日球电流片对CME到达1AU处渡越时间预报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太阳风速度...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使用NASA的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一处体积庞大的炙热气体云,其质量可达100亿颗太阳质量,温度超过700万摄氏度,跨度达到了30万光年。这团巨大的气体云被研究人员命名为“光环”,坐落在NGC 6240星系中,长期以来科学家对NGC 6240星系发现,该星系诞生于一次恐怖的星系碰撞事件中,两个银河系大小的星系融合后形成了该星系,每一个星系中央都包含了大质量黑洞,合并后两颗...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据英国每日电邮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警告称,地球即将遭受一场毕生难遇的“太阳风暴”,之后英国将面临大规模停电,并将长期失去重要的通讯信号。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薛炳森,求证太阳风暴是否会真的发生?
林隽,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现任云南省天文学会理事长。研究方向:太阳物理 。1999年1月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6月获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部奖学金奖;2010年获得云南省科协颁发优秀科技论文奖。代表著作《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Mechanisms for Solar Eruptions》。
李可军,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研究方向:太阳物理。目前主持“西部之光”项目,参加2个973、1个创新群体项目、1个创新方向性项目。2006年度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发表论文多篇。
刘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研究方向:太阳物理、天文仪器与方法。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等4项,973项目、院重点方向性项目等多项。参与共同撰写科普书籍《10000个科学难题 天文学卷》贡献《汉勒效应与湍动磁场》、《日冕磁场红外测量》两篇。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论文12篇。
毕少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和三期首席研究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了2003年度云南省青年科技奖(排名唯一)和200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唯一)等奖项,2005年度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研究领域:太阳物理、日震学;恒星物理、星震学。
正在召开的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大型太阳望远镜成了太阳物理领域的热门话题。8月24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刘忠在会上向国际同行介绍了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
吴德金,男,1962年3月生于安徽广德,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太阳和空间磁等离子体结构与活动现象的研究,尤其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理论、观测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发现了空间等离子体中的偶极密度孤子结构并提出其二维动力学阿尔文孤波的偶极涡旋模型;完整阐明了动力学阿尔文孤波的一般性存在判据并得到其严格解析解;发展了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耗散理论并进一步应用到日冕磁化等离子体结构非均匀加...
男,1965年5月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客座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海生是2006年度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 主要致力于观测和理论研究太阳活动和发展新的观测手段。利用自己的观测首次报导了扭缠耀斑环的塌缩和"未遂暗条爆发(Failed Eruption)",参加和主持国家基金委多项研究项目,发表了30多篇论文。
男,1960年12月出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甘为群研究员是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中科院创新工程“太阳高能物理及相关物理过程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紫台空间天文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在太阳物理、太阳活动区物理、太阳耀斑物理、空间天文探测仪器和方案等研究方面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上的大尺度爆发现象,伴随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释放,是空间天气预报的一个研究重点。自1995年SOHO卫星上天以来,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都局限在二维。对于朝向地球传播的晕状日冕物质抛射,投影效应对真实地判断其传播速度、预测其何时到达地球,有相当大的影响。
视频: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导论第28讲 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