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 行星物理学 行星际物理学 陨星学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太阳与太阳系相关记录1800条 . 查询时间(1.207 秒)
在宏观研究前沿,我们所有的终极问题,可以总结为“一黑两暗三起源”。 “一黑”就是黑洞;“两暗”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三起源”就是指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意识的起源。小行星作为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化石”,是揭示太阳系起源的重要窗口。在百万计的小行星中,有一类C型小行星(parent bodies of carbonaceous chondrites),它们富含碳、水等挥发分,以及丰富的氨基酸等有机...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一种强磁场能量的爆发性释放,其特点是几乎全波段的电磁辐射增强,以及发射能量从103eV直到1011eV的各种粒子流。耀斑爆发会导致地球紫外辐射增强,使得大气层温度密度升高,导致空间飞行器的轨道改变;同时,耀斑的X射线和EUV辐射会导致电离层突然骚扰发生会无线电系统产生干扰;大耀斑发生通常也会伴随着日冕物质抛射的爆发。
水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上世纪70年代,水手10号两次近距离掠飞水星,发现水星可能存在全球偶极磁场。2011年,美国信使号成为首个环绕水星探测的飞船,并开启了长达四年的连续在轨监测。信使号的观测证实了水星存在一个较弱的全球偶极磁场,其磁偶极矩约为地球偶极矩的万分之四,表明水星内核磁场发电机要远弱于地球当前内核磁场发电机。与地球磁层类似,水星磁场与外部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也能形成一个磁层空...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在奔火阶段对太阳风观测的两项研究成果被EOS作为“Editors’ Highlight”进行报道。
太阳并不像我们肉眼看起来的那么平静,太阳上突然的爆发性活动会在日地空间引发一系列强烈扰动。这种爆发性的太阳活动被称为太阳风暴。当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剧烈扰动的地球磁场会在地球表面产生感应电势,进而在地面长距离导体设备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简称GIC)。
近日,天文学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发表了云南天文台太阳爆发现象和CME理论研究组的硕士研究生张怡宁和叶景博士等人的最新工作。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太阳爆发耀斑的大尺度电流片中,由于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发生会使得电流片中出现湍流。他们的工作量化分析了出现湍流后的磁重联速率、耗散率、耗散尺度等,发现湍流通过增宽电流片的方式有...
火星大气和电离层剖面探测对于火星气候和空间天气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行星演化和宜居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是获取行星大气和电离层剖面数据的先进手段。早在2008年,我国“借船出海”的“YH-1”火星探测器立项时,“YH-1”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就提出了利用”YH-1“与俄罗斯Phobos-Grunt火星探测器,开展星-星链路高精度和夜间...
黄钾铁矾类矿物(jarosite;(K, Na, H3O)Fe3(SO4)2(OH)6)是一类含水的铁硫酸盐,在地球上主要产出于酸性氧化的水体环境中(例如酸性矿山水环境)(图1)。若长期与水共存,黄钾铁矾会分解形成更稳定的矿物相,例如赤铁矿。因此在地球上,新生代之前(约4千万年)的沉积岩中鲜少出现黄钾铁矾;黄钾铁矾在历经埋藏挖掘等成岩过程中难以被保存下来。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张小娟与邓林华研究员在太阳黑子的空间分布领域获得了新进展,研究结果可以用来限制太阳发电机理论中磁场在南北半球上的耦合演化过程。这一成果以“Hemispheric asymmetry of long-term sunspot activity: sunspot relative numbers for 1939-2019”为题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水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上世纪70年代,水手10号两次近距离掠飞水星,发现水星很可能存在全球偶极磁场。2011年,美国信使号成为首个环绕水星探测的飞船,并开启了长达四年的连续在轨监测。信使号的观测证实了水星存在一个较弱的全球偶极磁场,其磁偶极矩约为地球偶极矩的万分之四。这表明水星内核磁场发电机要远弱于地球当前内核磁场发电机。与地球磁层类似,水星磁场与外部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也能形成一个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洋团队利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在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这些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研究团队推断,这些富含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由地下水涌溢或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该研究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
Over the next 10 years, a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s top planetary scientists and astrobiologists – using suggestions from panels chaired by two Cornell professors – are advocating for exploratory voy...
太阳射电爆发现象是太阳高能电子活动最直接的物理表现,也是诊断太阳活动区物理状态和高能电子加速与传播过程最重要的观测手段。确定和建立正确的爆发辐射机制,是进行准确诊断的物理前提和理论基础。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太阳射电爆发辐射机制的研究中,“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这两种机制的长期争议一直是困扰太阳射电爆发辐射和诊断研究的主要难题。
大气中各种潮汐波是大气中间层和低热层(MLT)非常重要的大气波动,对于它的季节变化、准两年震荡、太阳活动的依赖性、全球分布特征、以及对电离层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中高层大气研究中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
近年来国际上实施了InSight火星探测计划(全称为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地震、大地测量和热传导内部探测)。2018年11月26日搭载火星地震仪SEIS的InSight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2019年2月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