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 行星物理学 行星际物理学 陨星学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太阳与太阳系相关记录149条 . 查询时间(2.69 秒)
Before embarking on its journey, critical components of ESA’s interplanetary mission were tested in the only facility on Earth capable of replicating Jupiter’s harsh radiative environment.
西班牙科研人员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相撞实验,有助对量化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碰撞产生的脉冲因子β和相关动量变化的研究。
Gas giants orbiting our sun show a clear pattern; the more massive the planet, the lower the percentage of “heavy” elements (anything other than hydrogen and helium) in the planet’s atmosphere. But ou...
A team of researchers, including Brown planetary scientist Jim Head, propose using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to look at five planets in the Venus Zone, a search that could reveal valuable insight...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简称“地星学院”)创立于1978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现任院长底青云院士,副院长魏勇研究员、周元泽教授。
E型和M型小行星代表了形成于靠近太阳位置处、且最还原的天体,有望揭开太阳系形成1000万年内,内太阳系的重要演化历史。目前,我国研究人员已提出对E型小行星1989ML实施采样返回的任务方案,同时国际上也即将对M型小行星16Psyche实施探测任务。此外,M型小行星是重要的太空金属资源利用的候选目标,也是小行星防御计划的重点关注目标。基于重要的科学意义、工程意义、经济价值、以及我国未来小行星探测任务...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清晰地观测到一个太阳暗条被新浮现磁系统分裂并由磁重联导致暗条重新合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该项工作由云南天文台薛志科青年研究员和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共同合作完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张小娟与邓林华研究员在日冕物质抛射的空间分布方面获得了新进展,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爆发性大尺度磁结构在南北半球上的耦合模式以及日球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以“Hemispheric distribution of coronal mass ejections from 1996 to 2020”为题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相关人员通过合作,发现太阳上小尺度振荡磁重联可以促使一个中间暗条的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文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该项工作由云南师范大学孙霞、梁红飞以及云南天文台闫晓理(通讯作者)等人合作完成。
2023年2月17日下午,“李惕碚星”命名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卢方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高能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小安等出席仪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邓林华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和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邓辉教授、王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李霞等人在日冕物质抛射的角宽度分布领域取得新进展。该项研究通过揭示不同角宽度的日冕物质抛射具有的不同准周期,为太阳和空间物理学家建立日地关系的因果链、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一成果以“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of Coron...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组在大振幅暗条振荡研究中获得新的观测结果。该项研究由硕士研究生谭宋与其导师申远灯研究员等人完成,并以“Stereoscopic Observation of Simultaneou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scillations in a Single Filament Driven by Two-Sided-Loop J...
密度、强度、反照率等物理特性参数是评估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与危害、制定小行星防御处置策略的基本依据,但小行星密度、强度等特性参数一般仅能通过飞行器抵近探测获取,迄今为止人类仅掌握极少数实施过飞行探测任务的近地小行星的该类物理特性参数。
相比地球,火星全球磁场非常微弱,其诱导磁层的空间尺度更小,中性逃逸层的密度更大且延伸至弓激波之外。这使得太阳风可以与火星磁鞘中的中性成份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电荷交换产生丰富的“拾起离子”。在这个过程中,拾起离子被太阳风对流电场加速,在等离子体静止参考系下的速度空间内形成环-束状粒子分布(ring-beam distribution)。通常来说,环-束状粒子速度分布是非常不稳定的,可以激发一系列电磁...
2023年1月11日,中科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上搭载的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英文名Solar Upper Transition Region Imager,简称SUTRI)发布首批科学数据。此次发布的数据为SUTRI常规观测后2个月( 2022年9月5日至11月5日)的数据,SUTRI在轨运行和科学数据处理团队将陆续发布后续观测的科学数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