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 行星物理学 行星际物理学 陨星学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太阳与太阳系相关记录1800条 . 查询时间(0.656 秒)
1859年的卡林顿事件是有观测记录以来人类经历过最剧烈的一次太阳风暴,然而201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三宅芙沙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公元775年左右发生了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强度是卡林顿事件的10倍到100倍。这些超级太阳风暴可能来自万年一遇的超级耀斑。如果今天地球被这样的超级耀斑击中,全球联网的社会将会受到毁灭性破坏,所有的电子数据可能都会被抹去。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研究团组刘继宏副教授、刘煜研究员等人,利用SDO/SHARPs矢量磁场观测资料,对24与25太阳活动周交替时期两年时间内观测到的85个活动区的螺度和倾角进行了详细统计研究,发现多数样本活动区遵守螺度符号半球规则,而螺度和倾角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这是首次从观测角度对该时段的螺度进行统计研究。该研究于近期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成员梅志星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三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实验研究了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中与远紫外日冕扰动相关的三维速度场分布,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瑞士期刊《天文学与空间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Astronomy and Space Sciences)。
热木星(hot Jupiter)是一种系外气体巨行星,质量与木星相当甚至超过木星,其与该星系恒星的距离非常近。此前观测发现,热木星的大气中经常存在水蒸气和一氧化碳。热木星HD 209458b是一颗围绕着飞马星座的恒星HD 209458运行的系外气态巨行星,轨道半径约为0.047个天文单位,相当于水星轨道半径的八分之一,它的质量是木星的0.69倍,体积是木星的2.5倍左右(图1),自转周期3.5天。...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 (实习记者 张佳欣)综合外媒最新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托马斯·祖布钦在14日举行的2021年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秋季会议上宣布,“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三年后,于今年4月28日,美国东部时间9时33分到达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并在那里停留了5个小时,成为第一个“接触太阳”的航天器。相关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
Aspacecraft launched by NASA has done what was once thought impossible. On April 28, the Parker Solar Probe successfully entered the corona of the sun — an extreme environment that’s roughly 2 million...
Last week, the stuff of Hollywood blockbusters became a reality when NASA launched its 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 a small spacecraft that will smash into an asteroid sometime in Septembe...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通常认为,火星在大约40亿年以前具有类似地球的全球偶极磁场,并存在宜居的生命环境。但由于某种原因在大约40亿年前,火星内部磁场发电机停止、全球磁场消失,导致外部太阳风直接与火星大气发生相互作用,加剧了火星大气的剥蚀和逃逸,火星也逐渐演化成为一颗大气稀薄、气候干冷的行星。
磁洞是空间等离子体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其磁场强度有明显的下降。早在1977年由Turner等人在太阳风中发现,持续时间大约为几十秒,其中磁场旋转角度较小的磁洞被称为线性磁洞。除了小尺度的磁洞结构,还有持续时间大约为几十分钟的大尺度磁洞,我们在论文中称之为宏观磁洞(MMH)。宏观磁洞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目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根据宏观磁洞的观测特征,认为可能是卫星撞到了弯曲的日球...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团组杨波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发现了色球蒸发-日冕凝聚导致太阳暗条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观测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11月9日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上。
位于永久和暂时阴影区域(PSR/TSR)内的月球极地冷阱可以捕获彗星、小行星、太阳风相互作用、内部排气和其他来源在较长时间内释放的挥发物,对了解月球以及太阳系其他无空气天体上挥发物行为历史具有关键作用。月球永久阴影区(PSR)预计将容纳大量的水冰,在科学探索中有助于认知月球水冰的特征和起源,以及更广泛的月球极地挥发物。
2021年11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2019年博士毕业生王文忠博士(现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美国卡耐基科学研究所联合博士后)与李春辉博士(前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在太阳星云环境下,行星增生早期星胚(部分)熔融和挥发过程是地球贫挥发性元素的主因,为研究类地行星挥发性物质增生和演化提供重要启示。该项研究成果以...
约50亿年后,我们的太阳将演化成一颗红巨星,巨大到将金星也并入囊中。当太阳的能量近乎消耗殆尽时,它的核心将无法逃脱塌缩的命运,而外面的气体壳层将被强大的恒星风剥离,当红巨星大部分的气体都被吹散后,其中心裸露的炙热核心辐射出强烈的紫外光子,电离这些逃逸的气体。这些吸收紫外线之后的气体释放出朦胧的光圈,环绕中央的恒星,在光学波段上呈现明亮的彩色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 PN)。相...
After gazing at Jupiter’s Great Red Spot and the planet’s gaseous cloudy realm, NASA’s Juno spacecraft and its microwave radiometer have provided humanity’s first 3D, turbulent sense of what lies far ...
火星的沉积岩记录保存了数十亿年前发生在这个星球上的地质学和潜在的天体生物学过程的信息。盖尔陨石坑形成于36亿年前,曾经是一个湖泊。轨道和好奇号探测显示,盖尔陨石坑的沉积岩垂直厚度可达几百米,这些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粘土矿物——蒙脱石。蒙脱石族矿物是一类表面积大、负静电电荷高的粘土矿物,可吸附有机质,因此蒙脱石的存在有利于有机质在地质记录中保存。以前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陨石坑底部的蒙脱石形成后基本上没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