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体物理学 射电天文方法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射电天文学相关记录425条 . 查询时间(6.195 秒)
2019年8月30日,紫金山天文台第五十六期青年论坛在紫台仙林园区顺利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到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空间研究中心的杨洋博士,他为大家带来了题为“Automated ROO Telescope Operation and Optical Observation Processing for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RMIT新安装的...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于2019年2月发布公开项目征集,正式向中国天文学家开放。本次征集共收到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21个单位共133个项目申请。2019年4月18日开始,成功获批的项目正式开始执行观测。近日,在使用FAST L波段19波束接收机(每个波束的半功率宽度为2.98角分)对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研究员罗近涛团队在数字化脉冲星终端研制方面取得进展,采用自主研发的相干消色散数字终端,利用授时中心洛南昊平站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获得毫秒脉冲星B1937+21轮廓的精细结构。该相干消色散数字终端采用FPGA+GPU结构,包含8节点的高性能GPU服务器集群,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高性能处理,在相干消色散模式下,工作带宽800MHz、通道数1024,具有...
2019年7月15日至17日,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届张衡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院新疆天文台、新疆大学承办。来自全国23家科研单位及高校近11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天文学会恒星专业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晓峰主持。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致欢迎词,重点介绍了新疆天文台历史发展历程、当前野外台站运行状况,以及围绕110米射电望远镜项目...
2019年6月10日至13日,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QTT)前沿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顺利举行。来自20多个高校和研究所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研究员与QTT-973项目责任专家金铎研究员分别致辞。近年来,我国射电天文领域在观测研究方向取得了快速进步,现代天文学观测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全电磁波段的学科。仅有百年历史的射电天文学独树一帜,在米波、厘米波、...
2019年5月15日上午,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大会共授奖300项(人)。引人瞩目的是“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项目(天马望远镜),摘得科技进步特等奖。在毗邻佘山的天马山脚下,矗立着一台“65米口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这就是“天马”,它其以独特的方式,捕捉来自浩瀚宇宙的动静和声响,为人类“天马行空、探索宇宙奥秘”贡献力量。它已经七岁了,“诞生”的时候,它曾被誉为“...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5月3日上午,第十八届“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表彰暨交流分享会在新疆团校隆重举行,中科院新疆天文台探月工程团队获此殊荣。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室副主任、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VLBI测轨分系统南山测站指挥马军代表团队领取荣誉并做交流发言。5月4日-5日,获奖团队代表走进新疆团校、自治区金融系统单位等地,和新疆各战线广大青年人员分享奋斗的青春。
2019年4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英文缩写LHAASO,中文音译“拉索”)首批探测器正式投入科学观测,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专家学者参加了4月25日至27日的LHAASO科学观测启动暨多信使天文国际研讨会,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宇宙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单增罗布教授,理学院副院长、宇宙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天禄教授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孝钿、邓李才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王舒研究组基于经典造父变星构建了一个稳健的银河系盘模型,给出了银河系翘曲结构的直观三维地图。造父变星是一类中等质量的年轻脉动变星,由于它们的脉动周期和光度严格相关,因此是天文学中基本的距离测量标尺,可以用于精确测定距离,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精确构建银河系三维图像的独特机会。该项研究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越远,造父变星就越偏离银盘面,整体呈“S”型;同...
2019年3月23日,由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主办的巨型中微子探测射电阵列项目研讨会在北校区召开。该项目中方发言人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外方发言人Olivier Martineau博士、项目经理Charles Timmermans博士一行来校参会。校长杨宗凯会见了武向平一行。科研院院长张进成、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沈八中、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邵晓鹏、科研院副院长朱圣棋、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邢孟道。物理与光...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峰在该讲座上介绍,直接观测到黑洞相当于是给弯曲的时空拍照,需要望远镜有很高的分辨率。如果采用毫米波望远镜观测,根据公式测算,它的口径需要达到“地球直径”一样的长度。如果用光学望远镜需要达到几公里的口径,红外望远镜需要达到10-100公里口径。而人类目前建造最大的望远镜是口径只有500米的射电望远镜,位于我国贵州。
2019年3月15日上午,喀山联邦大学科学研究实验室主任玛拉特·明格利耶夫,圣拉斯拉坦600射电望远镜负责人尤利娅·索特尼科娃,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天体物理学组高级研究员弗拉迪斯拉夫·斯托利亚罗夫受邀到我校物理学院,交流俄罗斯射电天文的最新研究成果。玛拉特·明格利耶夫在此次交流报告中谈到了俄罗斯射电天文的现状,现代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及其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用RATAN-600射电望远镜长期监测...
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脉冲星的磁层在引力波穿过时,可能会释放大量能量。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惠泉和王建成的这一研究成果,首次探讨了引力波对致密天体磁层的影响,为寻找引力波的观测效应提供了新途径。王建成研究员介绍说,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当引力波源非常靠近脉冲星时(例如0.01秒差距),磁层的能量释放率可达到脉冲星的射电光度,并在比较极端的条件下,能达到快速射电暴...
近期,国际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惠泉和王建成的研究成果:脉冲星的磁层在引力波穿过时,可能会释放大量能量。当引力波源非常靠近脉冲星时(例如0.01秒差距),磁层的能量释放率可达到脉冲星的射电光度,并在比较极端的条件下,能达到快速射电暴的光度。这项研究首次探讨引力波对致密天体磁层的影响,为寻找引力波的观测效应提供新途径。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何香涛教授、副系主任吴江华教授一行7人赴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下称南京天光所),就北师大与南京天光所共建的1.9米光学望远镜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磋商。会上,天文系付建宁教授代表天文系对望远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需求做了详细说明,天光所报告了望远镜的几种候选设计方案。双方就望远镜的设计方案和几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天文系教师在南京天光所同行的陪同下,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