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 摄动理论 天体力学定性理论 天体形状与自转理论 天体力学数值方法 天文动力学 历书天文学 天体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天体力学相关记录305条 . 查询时间(2.046 秒)
TATB作为一种知名的钝感炸药,其敏感度和反应特性一直是含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系统模拟了TATB在不同温度、压力以及含有黏结剂情况下的分解反应过程,并逐个分析这些因素对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反应机理基本保持不变,但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压力对反应前、后期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含有氟聚物黏结剂的体系,氟聚物会参与TATB的分解,并改变最终产物的...
利用最新的GRAIL月球重力数据和LRO地形数据,计算重力/地形导纳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最新的测月数据能够在球谐系数达到500阶的时候依然保持比较高的相关性,精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全月重力/地形导纳在50阶以下(波长大于~220 km),之后迅速增加,维持在110 mgal/km附近。利用Gauss-Newton迭代法计算得到全月弹性平均厚度Te=11.7 km,表明很有可能月球地形在月球早期就已...
相对于传统的航天器平面刚性天线结构,柔性可展薄膜结构因其质量轻、收拢体积小等优点成为大型天线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天基合成孔径雷达(SAR)天线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掌握其在轨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温度-结构预应力导入方法建立了大型空间可展薄膜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可展薄膜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参数,同时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可展薄膜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得到主要设计参数对可...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中继星、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其科学目标为: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研究以及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与矿物组分探测研究.共配置6台有效载荷设备,其中3台载荷设备配置在着陆器上,分别为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和低频射电谱仪,其余3台配置在巡视器上,分别为全景相机、测月雷达和红外成像光谱仪.本文主要论述了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着陆区概况、有效载荷配置及系统设计、各有...
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徐思遥日前获得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资助的2017年哈勃博士后基金。作为天文领域最具声誉和竞争最为激烈的学术基金之一,哈勃基金项目以探索宇宙起源为科学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杰出的年轻博士后们提供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宝贵机会。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团队博士龚龑等通过研究,发现了星际分子云之间通过“云云碰撞”触发中低质量恒星(低于8倍太阳质量)形成的理想候选体。研究成果近日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发表。云云碰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触发机制,此类事件在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中应该是频繁发生的。分子气体通过云云碰撞导致的压缩,产生引力不稳定的致密分子气体壳层,在该气体壳层中形成的致密云核再通过引力塌缩形成恒星。
大量的观测证据表明,我们的宇宙正处在加速膨胀的状态,这需要1) 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引入未知的具有“负压”性质的“暗能量”成分;2) 或者在宇宙尺度上修改引力理论。二者均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许多彗星就起源于柯伊伯带或是奥尔特云,但是它们的扁圆的轨道会将它们拖向太阳,尽管一般认为太阳系的外层区域主要是由比冥王星小的天体构成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太阳系家族的合影中,现在又多了一个新面孔。在冥王星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矮行星。根据NPR的报道,这颗矮行星叫作“2014UZ224”,直径约有530千米,距离太阳约有85亿千米远。相较而言,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直径1200千米,远日点离...
2016年9月18日,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公布了嫦娥三号“地球等离子体层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研究”研究团队的一项新成果。其搭载的极紫外相机不仅首次实现了在月球上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定点观测,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等离子体层侧面大视场动态观测结果。这一成果已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
2016年6月21-25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太阳大气中的精细结构及其波动过程与加热机制”(项目批准号:41531071)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办的“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精细结构动力学研讨会”在浙江湖州顺利召开。来自太阳物理、空间科学以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为揭示微重力环境下加热表面尺寸对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两种尺寸芯片表面核态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低热流密度时两种尺寸芯片表面均能维持典型的孤立气泡沸腾,气泡生长合并过程缓慢,仅大芯片表面气泡脱落,并且体积达到小芯片气泡的3.4倍.两芯片在中等热流密度下均呈稳定的核态沸腾,气泡生长合并加速、脱离频率升高.大芯片表面气泡脱离次数明显高于小芯片,脱离气...
近期,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期刊MNRAS上发布了一组科学目标综述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倍受瞩目的研究报告,预期eBOSS巡天将有可能首次在3s置信度水平上(即99.7% CL)发现宇宙暗能量动力学演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郭守敬望远镜、快速射电暴、黑洞参数测量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并首次对公众进行重大天文发现的科普性发布。 首先是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的科学发现。郭守敬望远镜在国际上通称为LAMOST,它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并建造的、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截至目前,郭守敬望远镜圆满结束正式巡天三年的观测任务,成功获得了462万个高质量恒星光谱,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
The behavior of debris ejected from asteroids after collisional disruption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asteroid evolution. Analytical approximations of the elliptic restricted three-body system ...
We present ou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ft-spher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SSDEM) in the parallel gravitational N-body code pkdgrav, a well-tested simulation package that has been used to provide many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