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化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化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810条 . 查询时间(1.394 秒)
近日,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方文浩课题组在生物质催化选择加氢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热电材料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能源材料,近年来在材料、化学、物理研究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制约其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导致热电研究充满了挑战性。故此,对热电现象的理论研究仍需更深层次的探索,理解并掌握材料电热输运的物理本质,对于该领域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其中晶格热导率作为唯一独立的热电参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孔芳香骨架(PAFs),是由芳香基结构基元通过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微孔材料。因此,PAFs的孔道尺寸可调节,同时可以通过结构基元的设计或合成后修饰的方法来实现孔道的功能化。PAFs材料的这些特性使得它在膜气体分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前PAFs常作为微孔材料掺入聚合物基质中,制备成为混合基质膜,相比于纯聚合物膜,它有效的改善了气体分离性能。然而由于聚合物基质的存在,PAFs的混合基质膜无法同时实...
教育背景:1979.9-1983.8 吉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9-1986.8 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6.9-1990.9 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21年10月22日,由天津中医药大学、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与天津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尚美”)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草药科技与化妆品应用论坛”在天津举办,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受邀派员参加。
利用太阳能将水裂解获得电子和质子产生氢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问题的理想途径。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又称放氧中心,简称OEC)是自然界唯一能够利用太阳能高效、安全将水裂解,获得电子和质子,并释放出氧气的生物催化剂。该催化中心是一个不对称Mn4CaO5-簇合物(Y.Umena,etal.Nature2011,473:55-60)。借鉴该催化中心的结构和原理,研制仿...
据河南工业大学官网消息,2021年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开幕,在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等领导见证下,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罗德平与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李成伟正式签约,全职加盟河南工业大学。
教育背景:1999.9-2003.7 长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2004.9-2009.7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9.7-2019.7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留校任教,讲师;2014.12-2016.1 美国艾荷华州立大学,Ames实验室,访问学者;2019.7-至今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副教授。
教育背景:1993.9-1997.7 吉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9-2000.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9-2004.7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教育背景:2001.9-2005.6 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士;2005.9-2008.6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硕士;2008.9-2011.6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博士。
教育背景:1995.9-1999.7 吉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9-2004.7 吉林大学物理化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4.6-2006.12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讲师;2006.3-2009.5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博士后;2007.1-至今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
2021年10月16日在第二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上,“第八届中国催化奖”获奖名单公布。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谢有畅教授因其在创建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的原创性发现以及该理论对工业应用的重大贡献,荣获“第八届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谢有畅教授应邀出席了大会授奖仪式,并作了题为《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主题报告。
教育背景:1978.09-1982.0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理学学士学位;1985.09-1988.0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理学硕士学位;1990.09-1994.0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理学博士学位。
教育背景:2002.9-2006.7 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9-2011.7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11.7-至今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2017.2-2017.12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 访问学者。
教育背景:2003.9-2007.6 吉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9-2013.6 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13.6-2016.6 吉林大学 博士后;2016.6-2020.9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讲师;2020.9-至今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