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粒子加速器物理学相关记录734条 . 查询时间(4.605 秒)
The LHCb collaboration has measured a difference in mass between two particles of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grams – or, in scientific notation, 10-38 g. The result, reported in a paper ...
After two nerve-wracking months dedicated to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ALICE detector’s new Inner Tracking System (ITS), Corrado Gargiulo’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m, in charge of the installation, ca...
赵红卫,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加速器科学与工程物理系系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兼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和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HIAF副总经理、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以第一完成人获国际离子源领域最高奖Brightness Award、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5月13日,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项目——“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相关物理和关键技术预研究”2021年度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项目例行的年度会议暨结题布置会。本项目已进入结题阶段,为保障项目顺利结题、各课题研究任务顺利完成,会议召开意义重大。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高原宁院士主持。
近期,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简称HIAF)项目组在大功率高精度快循环电源控制方面获重要成果。HIAF建成后将提供国际上脉冲流强最高的重离子束流,为避免空间电荷和强流动态真空引起的雪崩效应导致束流丢失,下一代强流加速器需要将离子快速加速至高能量,这要求磁铁电源具有极快电流变化率和极高的动态跟踪精度。HIAF增强器BRing二极铁磁场上升率达到12T/s,要求电源在10-100ppm跟踪精度下,非谐振...
近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朱华星研究组发现了一类胶子自旋诱导的“双缝”干涉现象,并指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三点能量关联函数是检验这一现象的手段。相关工作于2021年3月17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豪,合作者还包括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博士后Ian Moult。
2021年3月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LHCb)实验组宣布,观测到两个含有全新夸克组分(cc[bar]us[bar])的四夸克态Zcs(4000)和Zcs(...
2021年2月11日凌晨5:16,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ADS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简称“ADS先导专项”)。射频超导强流高功率质子直线加速器是ADS三大关键系统之一。强流高功率离子束是核科学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系统(ADS)取得新进展,其关键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并于12日凌晨2:20实现10毫安束流稳定运行。这一科研进展验证了ADS商用装置束流强度10毫安指标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我国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森玉院士担任测试组组长。测试专家组成员来自: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彭子龙处长主持了现场测试会。
5MeV电子加速器出束(图)     5MeV  电子  加速器  出束       2021/2/5
针对航天器深层充放电效应试验能力的不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从2016年开始设计并建设了基于电子加速器的深层充放电试验装置。2020年10月,试验装置相关部件运抵空间中心怀柔园区进行安装调试。2021年1月12日,加速器成功实现了电子束至试验终端出束,下一步将进入束流参数精细调节与调试阶段,预计于2021上半年完成全部调试工作,正式投入试验。
2020年10月23日,欧洲同步辐射装置(The 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ESRF)官方任命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秦庆为加速器与辐射源部门(Accelerator and Source Division, ASD)主任,任期五年(自2020年11月1日起)。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在欧洲大型加速器部门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的科学家,秦庆将在履职...
2020年6月15日,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中心(KEK)的SuperKEKB对撞机取得了2.226×10^34 cm^-2s^-1的瞬时亮度。该亮度刷新了此前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于2018年创造的2.14 ×10^34 cm^-2s^-1的记录。6月21日, SuperKEKB对撞机亮度进一步提高,达到2.40×10^34 cm^-2s^-1的瞬时亮度。Super...
来自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的报道,该分院核物理所与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研发出等离子体尾流加速过程中电子束形态三维仿真系统。根据该系统的仿真结果,注入到等离子舱的电子束在穿越等离子体边界时大部分电子消失,从而导致被加速电子束的电荷急剧降低。相关成果发布在《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学术期刊上。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17日报道,该中心MoEDAL合作组称,他们首次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搜索双荷子,结果未发现其“芳踪”,但缩小了其存在的参数空间。双荷子是一种同时拥有磁荷和电荷的假想粒子,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利安·史温格于1969年首次提出。理论指出,磁单极子是拥有一个磁荷的理论粒子,给它一个电荷,它就会变成一个双荷子。粒子物理学诸多“大一统理论”都预言存在双荷子,但一直未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