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宇宙线物理学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高能物理实验 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高能物理学相关记录105条 . 查询时间(0.483 秒)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魏宝仁教授课题组在带电粒子诱导下碳氢有机分子的氢迁移异构化(hydrogen-migration-induced isomerization)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Isomerization Dynamics in th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ragmentation of Ethane Dications” 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权...
近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朱华星研究组发现了一类胶子自旋诱导的“双缝”干涉现象,并指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三点能量关联函数是检验这一现象的手段。相关工作于2021年3月17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豪,合作者还包括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博士后Ian Moult。
2021年3月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LHCb)实验组宣布,观测到两个含有全新夸克组分(cc[bar]us[bar])的四夸克态Zcs(4000)和Zcs(...
时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利用理论和在超算上并行运行的PIC模拟,来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主要从两方面展开:角动量驱动的强磁场生成和涡旋光的加速效应。
王佐成,白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毕业院校:四平师范学院;主讲课程: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光学;光学实验。
武雷,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粒子物理、核物理与宇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粒子物理非标准模型唯象学研究,在超对称、顶夸克和希格斯物理方向做出了具有特色且系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理论同行和大型国际实验合作组LHC、Tevatron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JHEP、PRD等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共被引用2200多次,H因子29。2篇论文入选科技部中信所“中国百...
樊宽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0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毕业,200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2001-2004年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Juelich research center)作为青年科学家。在核物理研究所从事中高能电子冷却离子的理论和设计工作。2004-2015年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能大功率质子加速器的物理与工程,包...
沈成平,2007年获中科院高能所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至2013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物理学院做助理教授。2013年至2019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教授。2019年至今为复旦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能物理实验,包括奇特强子态、粲偶素衰变、底偶素衰变、粲重子物理、稀有衰变、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参加北京谱仪I...
贾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为高能量密度物理,主要致力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相关的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及基于等离子体的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光学器件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聚变点火中的韦伯不稳定性,高功率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等离子体中短脉冲激光拉曼放大技术,磁化等离子体中涡旋矢量光场的制备和应用,新型远紫外至X射线辐射源的制备等。
姜志进,1982年7月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物理系大学毕业,1984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11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9月晋升为讲师,1993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1月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重离子核物理。
刘国东,男,1971年12月出生。2009年7月起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中科院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 - 2001年: 德国Karlsruhe 研究中心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8.8---至今:中科院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二)。长期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新型拓扑量子材料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能带电子结构及准粒子激发性质...
傅国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千人计划学者,1989 年 - 1991 年 Postdoc,EPFL, Lausanne, Switzerland,1988 年 - 1989 年 Postdoc,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Texas, USA,1983 年 - 1988 年 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学历:2011年获得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河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11年9月到美国夏威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2月到美国匹斯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期以研究员身份访问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2017年8月来复旦大学核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任青年研究员;2018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2019年5月 ...
2017年8月28日,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这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提前实现了今年秋天首次获得中子束流的目标,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8年春CSNS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
吕准,男,生于1978年6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7月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理论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在智利Universidad Technica Fedorico Santa Maria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6月起任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2011年4月起为博士生导师。已在Physical Review D (20篇,影响因子4.964), Physic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