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中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中子物理学相关记录831条 . 查询时间(2.362 秒)
快中子多重性计数(fast neutron multiplicity counting, FNMC)分析方法能有效实现对样品属性的测量。本文在研究四阶FNMC分析方程的基础上,利用Geant4模拟搭建了1套3层、每层6个液闪的快中子多重性计数器,并确定了相关参数的数值。模拟设置外部具有1 cm厚的铁、铝、碳和不锈钢包装材料的金属Pu样品,通过方程适应性分析,该放射源基本满足设定的假设。对探测效率和...
2020年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期“未来科技论坛”在闵行校区图书信息楼8楼报告厅举行。论坛以“中子小角散射表征技术”为主题,邀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及香港城市大学的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中子小角散射这一新型表征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院士,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新远教授参加论坛并讲话。来自全校近10个院系的80余位教师、科研...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周永全副研究员团队在溶液结构的实验研究方面,搭建了可实现平板样品池反射和圆柱几何透射的国内首套溶液结构X射线散射研究平台,开发了溶液结构X射线散射数据解析软件包(XNSA)。在溶液结构计算化学方面,研究团队搭建了溶液化学专用高性能计算集群,将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及经典分子动力学(MD)与实验研究联用,做到了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在...
2020年7月31日,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下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视频会议召开,实验室主任陈和生院士、钢铁研究总院王海舟院士、中山大学王雪华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赵予生副校长、香港城市大学王循理教授和澳门大学汤子康教授等来自2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7名院士和专家参会。会议由实验室执行主任梁天骄研究员主持。陈和生首先介绍了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宣布粤港澳中子散射...
2020年7月16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安全所利用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开展动、植物中子辐照损伤实验,为中子辐射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数据。目前针对中子辐射环境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研究还较少,此前的γ射线辐照实验已表明,γ辐射会显著缩短动物寿命、减少后代存活数,但是中子辐射的损伤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探究。HINEG产生的高品质中子辐照环境适合进行中子辐射生物学方向的探索,核安全所李桃生课题组...
过去40年,证实中子星内部存在夸克核一直是中子星物理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芬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已经找到有力证据,证明迄今最大中子星内核存在奇异的夸克物质。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周围所有普通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致密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及围绕在其周围的电子组成。但在中子星内部,原子会坍塌成密度极高的核物质,其中中子和质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因此整个中子星可视为一个巨大的...
近日,李政道研究所学者吴建达研究团队与德国的Bella Lake教授领导的中子散射实验团队合作在物理学顶尖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以 “Dispersions of many-body Bethe strings”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835-7】此项研究通过对准一维反铁磁材料SrCo2V2O8在强...
2019年11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主办的极化中子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此次会议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极化中子领域的国际会议,也是“2019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来自近10个国家的20余名国际极化中子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极化中子的发展、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以及前沿技术三大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科技研讨。本次研讨会持续4天,将于11月26日结束。
2019年9月3日,我校于北京召开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项目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我校常务副校长孙冬柏、物理学院院长郑跃、物理学院党委书记许东黎出席会议。中山大学中子谱仪项目团队代表、散裂中子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综,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7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章综,1929年5月生于江苏宜兴。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20世纪60年代先后在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软磁铁氧体的研究。70年代完成几项特殊用途的小型接...
近日,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OFs)增韧环氧树脂中子屏蔽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氨基官能团修饰的多孔纳米MOFs (UiO-66/UiO-66-NH2)颗粒与环氧树脂(EP)化学共混形成互穿网络,合成了具有优良屏蔽效果和综合力学性能的复合屏蔽材料,建立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行为的关系,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Letters上。
由江西东华金科实业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高性能长寿命中子管研制与应用”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靶膜制备、离子源设计和制造、中子管寿命提升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长寿命中子管。近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中期检查。
近日,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国际用户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会上,中科院核安全所介绍了HINEG装置的研发历程、关键技术、实验条件和典型实验成果等。目前,HINEG装置已在反应堆核设计验证、新型屏蔽材料研发、中子照相无损检测、新型抗辐射药物研发、卫星电子元器件抗辐照加固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与会专家就中子源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研讨,...
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2年立项情况统计。
2019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子科学和中子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第三次讨论会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3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讨论会。“中子科学和中子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委批准,旨在通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