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中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中子物理学相关记录831条 . 查询时间(2.09 秒)
2021年5月6日,“关键结构材料的中子散射研究交流会”在金属所召开。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科学部梁天骄主任、何伦华研究员,金属所副所长刘岗研究员、先进钢铁研究部主任李殿中研究员、材料制备加工研究部主任马宗义研究员、高温结构材料研究部和轻质高强研究部等相关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了研讨交流,会议由李昺研究员主持。
2021年4月22日,应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邀请,中物院二所周浩军副研究员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参加“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创新论坛—第一期”学术交流。并为师生带来“临界装置与实验”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郑波教授主持,核科学技术学院师生60余人参加。
2021年4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发展研讨会即北京非弹性中子散射中心筹备会。理学院院长解思深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由物理学系系主任卢仲毅教授主持,物理学系副主任夏天龙教授、人民大学中子散射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以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子散射实验室主任孙凯、副主任郝丽杰、计量测试部主任刘蕴韬、中科院物理所李世亮研究员出席会议。
桶装α废物分类检测装置(WasteDrumAssaySystem,WDAS)在测量废物桶中铀、钚含量时受到桶中介质吸收的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为核材料衡算和军控核查带来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校正中子符合计数的方法,通过建立废物桶介质对外加中子源的吸收校正因子和对样品的吸收校正因子的刻度函数关系校正废物桶含钚废物的符合中子计数,从而准确地测量α废物活度和质量。经实验验证,校正后252Cf活度与标...
贺清明,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保真中子学计算方法研究;多群核数据库制作;共振自屏计算方法研究;组件程序和高保真中子学计算程序开发及应用研究。
2021年1月26日8时39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多物理谱仪成功出束,中子束流与预期相符。多物理谱仪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也是CSNS第一台合作谱仪。该谱仪的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的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阐明了核子短程关联在核物质热导率及剪切黏滞性中的作用,进而说明了其在中子星输运性质及r-模不稳定性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微观多体BHF理论,并采用现实核力AV18及微观三体核力,自洽地计算了输运性质所需要的费米面处的单粒子强度、介质中的微分截面、核子有效质量以及状态方程等。结果表明,对于对称核物质、纯中子物质和β-稳定物质,当考虑核子短程关联时,输运系数都提...
近日,由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中子源的局域结构原位表征技术及其在先进材料中的应用”获得科技部立项批复。该项目是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批复的六个项目之一,由我校固体化学研究所邢献然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城市大学和复旦大学等5家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组成员分别为各参与单...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222301 (2020)】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列文课题组与合作者题为“Probing the Neutron Skin with Ultrarelativistic Isobaric Collisions”的文章。该工作首次提出使用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来确定原子核的中子皮厚度,进而约束核物...
近日,理学院应用物理系青年教师李汉林副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陈列文教授团队、湖州师范学院引才计划团队合作,在物理学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Probing the Neutron Skin with Ultrarelativistic Isobaric Collisions“的学术论文(Phys. Rev. Lett. 125, 222301,...
2020年11月11至14日,第八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召开。来自国内(含港澳)8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各装置与用户代表分别就中子谱仪建设以及中子散射技术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吴令安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黎明教授(原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梁天骄研究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探索出一种用于真实物体的单像素中子成像的新方法。通过深硅刻蚀和填充高中子吸收截面的粉末的方式制作了中子调制器件,使得中子束穿过调制器件后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预设置的涨落,然后再照射在成像对象上,利用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
2020年11月6-8日,由南华大学、湘潭大学联合主办,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2020年重离子物理与先进核能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国内院校的40余名专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会。衡阳市副市长、南华大学教授龚学余,南华大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于涛,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赵立宏、副院长郑波出席研讨...
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对轻元素灵敏等特性在无损检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先进研究堆等大科学装置的建成,中子成像有望在我国众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大型中子源机时紧张且不具有移动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而对于紧凑型中子源,其强度又难以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使用传统中子成像的方法得到高空间分辨的二维图像。另外,利用散裂中子源的脉冲时间特征,时间飞行(time-...
2020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因其在完成运行任务、取得科学成果、经费执行等方面表现优异,在此次会议的运行评比中均荣获一等奖,获得了基本运行经费15%的奖励,其中BEPCII在2018-2020年连续三年蝉联运行奖第一名。评议年度内,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稳定运行,圆满完成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