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原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244条 . 查询时间(2.971 秒)
近日,理学院应用物理系青年教师李汉林副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陈列文教授团队、湖州师范学院引才计划团队合作,在物理学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Probing the Neutron Skin with Ultrarelativistic Isobaric Collisions“的学术论文(Phys. Rev. Lett. 125, 222301,...
近日,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物理研究团队在《Chinese Physics C》发表的论文《Precision Higgs Physics at CEPC》(Chinese Physics C, Vol. 43, NO. 4 (2019), 043002)获得中国物理学会“2020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招生考试部分科目反应堆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11月11至14日,第八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召开。来自国内(含港澳)8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各装置与用户代表分别就中子谱仪建设以及中子散射技术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核对称能是由于原子核中的中子、质子数差异导致的结合能变化,它对于理解核结构、核反应及中子星并合等天体物理现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上世纪60年代Brueckner等人的开拓性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称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不同方法对对称能的约束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是进一步准确约束对称能的关键。实验上,物理学家一直在探索新的物理机制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观测量来进一步约束...
钠火是钠冷快堆的典型事故,钠火事故情景计算机模拟仿真是对钠火事故风险评价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常规火灾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DS为平台,增加钠火燃烧模型,包括燃烧热模型、燃烧速率模型、喷射液钠粒径分布模型等,完成了钠火情景模型的开发,并通过与SPHINCS钠火试验和计算结果的温度分布与氧气含量对比,验证了模拟技术和模型开发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后续钠火仿真模拟程序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参考...
核材料中热中子吸收截面高的杂质会引起堆芯反应性的变化,一般用硼当量表示这些杂质对热中子的吸收,硼当量是衡量核材料纯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法是硼当量测量的方法之一,测量时采用同位素中子源则精度低,而白光中子源产生的中子强度高、方向性好,且可慢化为热谱,能有效提高硼当量测量精度。本文基于15 MeV电子加速器驱动的白光中子源开展核石墨硼当量测量的研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并优化实验方案,对实...
核数据协方差是评估核装置设计不确定度和核数据调整的重要输入,直接影响设计不确定度量化评估和核数据调整的结果。为测试基于不确定度源项分析和线性最小二乘法评价的235U平滑区协方差数据的合理性,采用OECD/NEA WPEC/SG33提出的核数据调整基准例题和自主研发的核数据调整程序NDAC,开展了以JENDL-4.0库为基础的核数据调整测试,得到了应用了235U cov版235U数据的调整结果。测试...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吴令安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黎明教授(原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梁天骄研究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探索出一种用于真实物体的单像素中子成像的新方法。通过深硅刻蚀和填充高中子吸收截面的粉末的方式制作了中子调制器件,使得中子束穿过调制器件后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预设置的涨落,然后再照射在成像对象上,利用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单像素...
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开展了质子滴线核22Si衰变性质的高精度测量,探索同位旋对称性破缺现象,研究成果近日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这项研究工作由国内外超过15家科研单位的50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其中香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共同通讯作者。对称性(symmetry)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现代物理...
李蕾,男,1984年1月,籍贯山东省曲阜市,中国共产党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014年12月,代表我校申请并成功加入北京谱仪III (BESIII) 国际合作组,使我校成为北京地区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第五所正式参加BESIII实验的京区高校单位。依托这一国家大科学实验装置BESIII探测器,开展粒子物理实验方面的科学研究工...
2020年11月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重点专项“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程序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一般炮弹核每核子入射能量为几十兆电子伏特),炮弹核与靶核发生碰撞后会被压缩而后膨胀。由于核子间相互作用长程吸引短程排斥的特性,反应过程中炮弹核与靶核可能会发生由原子核的液相向气相的转变,该现象被称为原子核的液气相变。不同于一般的相变,由于人们难以捕捉重离子核反应的中间态,对原子核液气相变的研究有着诸多困难。近年来,机器学习已经被引入用于研究顺磁-铁磁相变、拓扑序转变等凝聚态物...
2020年11月6-8日,由南华大学、湘潭大学联合主办,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2020年重离子物理与先进核能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国内院校的40余名专家、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会。衡阳市副市长、南华大学教授龚学余,南华大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于涛,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赵立宏、副院长郑波出席研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