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凝聚态物理学相关记录402条 . 查询时间(1.538 秒)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超快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负责人,国家“四青”人才,南开大学“百青”人才,获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资助,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14年获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导师:俞大鹏院士),曾荣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和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诺贝尔奖得主Ahmed Zewail...
2022年7月5日,清华大学物理系段文晖教授的研究组在《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9, 027401 (2022)”)发表了题为《受声子限制的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谷极化》(“Phonon-Limite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s”)的研究论文。该理论工作发展了基于声子有限...
许京军,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作于南开大学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凝聚态非线性光学及其应用研究,曾在美国、德国、奥地利、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个学术机构学习工作。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奚啸翔教授课题组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颜丙海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钒基笼目金属CsV3Sb5中探测到电荷密度波序的反常集体激发,揭示了该体系中存在较强的电子-声子耦合。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anomalous amplitude modes in the kagome metal CsV3Sb5”为题,2022年6月1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赵永刚,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主要探索新型电、磁材料及不同体系的人工设计/组装的异质结构中电性、磁性和磁电之间耦合的新奇现象,揭示产生这些新奇现象的物理机制,拓展和深化对电性、磁性和磁电之间耦合的认识,并致力于展示其在应用方面的潜力。目前涉及的材料体系有多铁、磁性/庞磁/巨磁电阻、铁电和介电、超导等。
徐勇,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研究领域为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第一性原理材料计算与设计、拓扑绝缘体、拓扑量子物态。
王亚愚,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93-1998 Univ.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B.S.1998-2004 Princeton University ph.D,08/2004-08/2007 Miller Research Fellow UC Berkeley,09/2007-12/2007 Visiting Scholar MIT,12/2007-p...
倪军,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89年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是对低维材料的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开展模型化和模拟计算,预言低维材料可能产生的新型亚稳结构及其生成方法,建立反映结构、组分与物性关联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致力于建立起微观结构及其生长机制与材料宏观结构、性能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目前...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具有在常压下最高的超导临界温度(Tc),并且材料中的电子强关联性还导致了丰富的物理现象。研究者一直试图从这些复杂交织的自由度中找出超导库珀配对的关键驱动因素,其中的一个思路是寻找与Tc直接相关的能量尺度。正是在这一思路下,传统超导体中的同位素效应(较轻的同位素具有较高的Tc)强有力地支持了BCS理论的建立——原子质量决定了声子能量,而声子能量又与Tc直接相关。
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快的充放电速率和高可靠性,在现代电子电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高功率脉冲技术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元器件。但是,随着储能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介电电容器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李子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96.9--2000.7吉林大学环境科学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6/9-2000/7,吉林大学,环境化学,学士;2000.9--2002.6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研究生教育2000/9-2002/6,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2002.9--2005.6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型膜传感器;新型太阳能薄膜和技术。
李亮,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兴趣为过渡金属(MoS2、WSe2等)二维材料的合成及高压性能研究;光学浮区法生长过渡族金属氧化物晶体及高压物性研究;材料的偏振拉曼及变温拉曼研究。在RSC Advance, nanoscal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Journal of Phy...
韩永昊,1999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9月被聘任为凝聚态物理专业副教授,2013年9月聘为教授。2010年5月至11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大阪大学极限量子科学和技术中心进行访问研究;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日本科技振兴会自旋电子学项目组进行访问研究。主要从事高压物理、物质在高压下的输运性质以及高压原位输运性质测...
柳渊,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主要从事有机/无机半导体物理、器件及其在智能感知微系统中的集成应用;专注于电子、激子及光子之间的转换效率,半导体中新奇物理现象及其应用,半导体器件电学和光学的仿真模拟;在发光二极管、晶体管、红外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光子晶体等领域发表SCI研究论文36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
段德芳,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高压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设计了压致共价型H3S富氢高温超导体,其超导温度超过了200 K,被实验证实,创造了当时高温超导新纪录,被国际专家学者评论为:“从头算超导电性的里程碑”,“重新点燃了室温超导体的百年梦想”。在PRL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