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凝聚态物理学相关记录402条 . 查询时间(3.041 秒)
王琼,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光子晶体的非线性光学逻辑门器件、磁光环行器、光定向辐射器、集成光系统以及基于特异材料的光学器件、石墨烯器件等。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B、Applied Optics、Journal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
余振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优秀学者。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高分子液晶、发光液晶、手性发光材料、室温磷光材料及配位化学等方向的研究。将聚集诱导发光(AIE)应用于液晶分子的设计,发展了液晶基元与发光基元分离的发光液晶设计与合成方法;将手性基团引入发光液晶,发展了兼具高发光量子效率和高不对称因子的圆偏振...
范平,男,博士,物理学教授,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先进薄膜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薄膜物理与技术交叉学科带头人。曾任深圳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院长、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真空学会理事长、《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长期从事先进薄膜及其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研究工作。...
王斌,男,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深圳大学新锐研究生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09年于毕业于香港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凝聚态计算物理方面的研究,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预测和模拟、纳米系统量子输运理论和计算等。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了论文50余篇。
李冰石,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深圳大学优秀学者(2015)。聚集诱导发光分子(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由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研究组最先发现并命名,目前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热点课题。本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AIE分子的设计、合成、光学性质及组装结构研究;圆偏振发光AIE体系的构筑;多重刺激响应AIE分子的设计和性质...
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以及集成电路工程。报考电子信息专业的复试笔试考试科目包涵《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详见附件)。
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交通、能源和国防等领域,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调控磁性材料的固态相变使之处于双相或多相状态,可实现磁性相间的磁性或弹性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显著优于单相材料的磁性能;将磁性材料与压电材料进行复合,还可使磁性材料在电场中发生固态相变,实现磁电耦合,从而拓展材料的功能范围。因此,基于固态相变研发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多功能材料成为当前该领域国际上的前沿方向。近期,通过理...
瑞士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石墨烯,制造出了首个超导量子干涉装置,用于演示超导准粒子的干涉。最新研究有望促进量子技术的发展,也为超导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赵明霞,女,1980年9月出生,河北行唐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荧光材料,现任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矿业工程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助理教授研究组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震、王浩华研究组等合作,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时间晶体的全数字化量子模拟。
人们日常熟悉的晶体,比如食盐、矿石等,构成它们的原子在空间排列上呈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而时间晶体试图把晶体的特征拓展到时间维度,它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这是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曾提出时间晶体的构想。围绕时间晶体这一概念,一些重要的理论认知和实验探索相继涌现。
吴强,男,1976年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伯苓班”(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班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委员、天津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光电学会主任,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publication group)编委。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
任梦昕,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市 131 创新型人才,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纳微尺度下弱光非线性效应及光调控应用的研究。曾获王大珩光学奖、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在Nature Commun., Phys. Rev. Lett., Adv. Mater.,Nano Lett.,Light: Sci. & App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
李树杰,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系教授,日本国立大学静冈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软凝聚态物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包括软凝聚态纳米凝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了国际同行承认和关注的研究成果。
胡振芃,男,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获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南开大学引进人才,入选“天津市三年引进1000名高端人才”计划。201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17年12月被聘为南开大学教授。迄今,累计发表研究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