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光谱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光谱学相关记录2054条 . 查询时间(1.461 秒)
作为动态生物分子,蛋白质在肿瘤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丰度和结构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关联的蛋白质异质性为阐明癌症发病机制提供了诊断信息,因此特异性蛋白是肿瘤诊断和药物设计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小细胞外囊泡(sEV)是由细胞释放的纳米尺度(直径30–200 nm)的膜囊泡。来自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与肿瘤产生发展相关的生物载物可以选择性地包装到sEV中,并通过膜融合和内吞作用等生理途径传递到受体细胞,...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朱凌项目研究员、杨延莲研究员与中科院物理所陈佳宁研究员合作,在利用纳米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小细胞外囊泡(sEV)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并用于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性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vesicle Infrared Nanoscopy for Noninvasive Tumor Malignancy Diagnosis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2022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李浩团队、陶虎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王增琦团队,结合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技术、双光子3D打印编码滤波技术、计算重构技术等实现单光子计数型光谱分析仪。相关成果以Superconducting Single-Photon Spectrometer with 3D-Printed Photonic-Crystal Filters为题,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与胡水明教授团队合作,在原子、分子精密测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揭示了原子分子精密光谱测量中的一种类Fano共振的新机制,发现在驻波场中对超窄线宽跃迁的激发会受到远失谐的强跃迁的影响,这对基于原子分子超窄跃迁的精密测量(如原子光钟、量子存贮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成果2022年10月10日以“Fano-like resonance due to interf...
2022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博士后王璐茜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Douglas Russell Gies教授等人合作,成功申请到哈勃空间望远镜2022年度对于大质量双星系统的15次观测时间(单次观测时长约29分钟)。该观测计划将采用空间望远镜远紫外成像摄谱仪(STIS),结合中阶梯光栅E140M(分辨率R~45,800,波长范围覆盖1150~1710?)对南半球的5...
2022年10月3日,为进一步摸清“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联合中国资源卫星中心、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技物所开展了“北溪”2号泄漏点甲烷排放量反演工作。
临近空间对太阳风暴的响应是国际日地关系研究中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中国科学院“鸿鹄”先导专项科学任务“临近空间对太阳风暴响应特征观测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太阳耀斑导致的X射线和紫外(190nm-400nm)辐射增强直接影响临近空间大气能量收支。由于缺乏对太阳耀斑期间全谱段辐射增强、以及临近空间环境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严重制约了科学家对太阳耀斑瞬时影响临近空间不同高度环境的认知。
2022年7月31日, 西安光机所张周锋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在光谱医学诊断领域取得新进展,将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理论相结合,实现了临床多类病原菌的快速识别。 研究成果以“A deep-learning based system for rapid genus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under hyperspectral microscopic images...
2022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提出一种产生紫外超连续辐射的新机制,并将其作为探针获得了CO2隧穿电离后的吸收光谱。相关研究结果以“Ultraviolet supercontinuum generation driven by ionic coherence in a strong laser field”为题发表在Natu...
近日,复旦大学物理系季敏标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飞秒受激拉曼病理成像技术,实现对胃内镜活检组织的准实时智能诊断。相关研究成果以《深度学习的单帧飞秒受激拉曼病理显微镜实现胃内镜活检的即时诊断》(“Instant diagnosis of gastroscopic biopsy via deep-learned single-shot femtosecond st...
2022年6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在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该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癌症转移相关的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上。
为了确保和提高《分析测试学报》(ISSN 1004-4957)所刊登论文的质量,《分析测试学报》严格实行单盲同行评审制度和编辑初审、专家评审、副主编终审的三级评审制度。且为加强《分析测试学报》的学术诚信建设,规范论文撰写及编审、出版过程,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分析测试学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国科协发布的《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等国内外出版伦理有关条款,并结合《分析测试学报》实际情况,...
近5年来,重点实验室发表文章共计409篇,其中SCI 298篇, EI 40篇,其他 71篇;申请专利共计29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著共计3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在植物工厂太阳能多光谱高效转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提出了太阳能分频导光-光热协同转换的植物光谱互补方法,建立了多波长尺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对进一步降低植物工厂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转换与管理(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上。
2022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在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液体元素定量检测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剪切增稠流体的类固体特性,通过将液体样品制备成剪切增稠流体进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有效提高了液体中元素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以“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ercury in liquid samples using 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