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 量子力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量子力学相关记录2983条 . 查询时间(2.424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7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上[Optica, 9, 812-823(2022)]。
2022年7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量子功能材料设计中心与物理系乔振华教授研究组基于单层过渡金属氧化物发现了理论上陈数可调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于2022年2022年7月14日发表在物理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129,036801 (2022)],并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第一作者为2022届博士毕业生李泽宇。
Universal quantum computers offer us the opportunities to implement novel quantum matter far away from equilibrium states. There has been remarkable 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n-ergodic 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非局域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Armin Tavakoli博士等人合作,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symmetric joint measurements)的纠缠交换,并研究双局域贝尔不等式(Bilocal Bell inequality)和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Full network nonlocality)。该成...
2022年7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陆朝阳、曹原应邀在国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Review of Modern Physics)上发表题为“基于‘墨子号’卫星的空间量子实验”(Micius quantum experiments in space)的长篇综述论文。该论文从量子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早期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相关原理性实验、面向卫星的地面大空间尺度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以往只在单个频率处量子放大的局限性,实现了多频段极弱磁场信号的量子放大,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6月9日以“Floquet Spin Amplific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著名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精密测量院管习文科研团队与美国莱斯大学兰迪·休利特教授和浦晗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囚禁一维超冷费米气体首次确定性观测到自旋-电荷分离的奇特现象,并发现该体系中由自旋反向散射(backward scattering)引起的非线性朝永-拉亭戈液体效应。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6月17日发表在《科学》上。
陈文兰,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拟相关的基础物理研究和实用技术研发。参加过的项目包括利用高cooperativity光学腔实现了真空场电磁感应透明现象,使得真空场也具有了和激光一样的量子调控性质;制造了第一个单光子三极管,仅仅使用一个光子即可操控多个光子的传播方向;利用冷原子-光晶格体系对于包括铁磁体在内的量子多体体系进行模拟,并对其量子相变进行观测。在这些积累和基础上...
刘东,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01-2005北京大学本科,2006-2012Duke University博士,2012-2014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后,2014-2017Station Q,微软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分部博士后研究员,2018-2020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20-现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理论量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具体为1. 拓扑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和架构;2. 介观物...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978年6月邓小平副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198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向国内外首批开放的研究所,1993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首批参加协联计划的优秀中心,1997年10月被中国科学院确立为首批基地型试点研究所,1998年8月,被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十二个试点单位之一,2002年2月成立了依托于理论物理所的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2004年...
全无机非铅钙钛矿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电材料,其丰富的地球储量、无铅毒性的化学组分、优秀的热稳定性、低维的电子结构、高激子结合能和发光效率,使得全无机非铅钙钛矿量子点在光电器件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常用的钙钛矿量子点合成方法具有诸多共性缺点——操作复杂、步骤繁琐、需要高温或配体的精细调控、得到的产物尺寸通常较大、限域效应不明显等。因此,探索在室温条件下便捷快速地制备高稳定性的全无机非...
日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马琰铭教授团队在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onlocal pseudopotential energy density functional for orbital-fre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为题,于2022年3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物理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孙凯等人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Rosario Lo Franco教授等国际合作者通过调控光子的空间不可分辨性,实现了量子相干性的生成,并展示了其在量子计量任务中的实际应用。该成果于2022年5月2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汪玲,女,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2002,学士,浙江大学物理系,杭州,中国;2002-2009,博士,波士顿大学物理系,波士顿,美国;2009-2012,博士后,维也纳大学物理系,维也纳,奥地利;2012-2015,博士后,加州理工大学物理系,帕萨迪纳,美国;2015-2019,特聘研究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北京,中国;2019-今,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物理...
2022年5月24日,高分子科学系举办了第十一场聚合讲坛特邀学术报告,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研究员作主题为“仿生超浸润界面体系——基于量子限域超流的能量转换/化学反应/信息传输”的报告。本次报告由系主任彭慧胜教授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