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舞蹈 >>> 中国古典舞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中国古典舞相关记录223条 . 查询时间(0.7 秒)
艺术包含着不同的门类,这多种艺术门类又往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或综合的艺术形式。当然,任何艺术分类的方法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其实各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某些艺术门类之间更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更加密切,并且不断的融合、借鉴,使各自的艺术更加完美。
再论中国古典舞蹈     中国  古典舞蹈        2009/11/30
古典舞不是历史上某些舞蹈在当时已有的名称,和古典哲学、古典文学、古典艺术一样,是后人认为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某些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而给予的名称,而且是若干种哲学、文学、艺术作品的总称。
“古典舞”,在般意义上,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它是指各国家和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古典舞”具有相对稳定的美学法则和严谨、规范的表演及训练体系,是特定社会及其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经过不断“雅化”而逐渐形成的部分,在这一点上,它是与“民间舞”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古典舞”在美学上更推祟理性、秩序、规范、均衡、严谨、静谧、抽象、意蕴和意境等等,并以此作为主要的审美倾向来表现其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当今社会呈现出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创新教育的观念应运而生。创新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为高等学校的舞蹈学科建设提供了方向、拓展了思路。
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下重新创造的体系,其根性,就是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遗存。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舞的理论依据十分庞大,从文化内蕴到当代的学科建设,从形态特征到审美追求,各方面的“发生”整合支撑起中国古典舞的理论架构。作为中国古典舞发生的“三要素”,戏曲、芭蕾和武术的艺术学、文化学功能在其缘起阶段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结构出中国古典舞的基本骨架,为...
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如印度、日本、韩国的古典舞是对历史遗存的舞目进行保护和流传。中国的历史舞蹈没有留下完整的舞台作品。中国古典舞是在历史的流变中,重在对传统舞蹈动作形态的研究、挖掘、提炼、创造和运用。从而确立具有传统性的、新语言的身体表现样式,以求获得对舞蹈作品表达和身体表演的手段。
中国社会经历了十年政治封闭和文化动荡之后,80年进入政治开放,社会变革,文化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古典舞面临再次建设和选择的机遇。针对十年政治动乱,以及西方文化思潮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唤醒了民族主体的强烈意识,确立并完善中国古典舞独立价值与功能的责任。由于社会体制的开放,思想的自由,激发起全国舞蹈的大发展。
中国古典舞产生于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根据中国舞蹈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历史舞蹈的古典舞,通常是指宫廷舞蹈,宗教舞蹈和在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
中国古典舞在建立之初就很重视对传统的学习以李正一教授为首的第一代创始人开展了多次对武术戏曲的借鉴和学习并且始终认为武术和戏曲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重要养分。2007年制李正数授在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根据我回想起来50年的实践我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而我的回答就是热爱传统扎根传统发展传统这就是是我们的根本。我们所做事情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发展的前造全看这个点我们做得如何。于平...
2009年9月17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新社资料图 富田 摄 这是一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编的音乐舞蹈,是以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169年中的探索、奋斗、发展史为线索全景式史诗性艺术作品,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9月20日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演出持续至10月5日。
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及北京舞蹈学院建校55周年献礼,北京舞蹈学院将陆续推出多部舞剧,首部舞剧——中国古典舞剧《铜雀伎》3月20日至22日将在保利剧院隆重亮相,同时也拉开了舞蹈学院教学实践成果系列展演的序幕。
从观《兰陵王》想到的     兰陵王  日本  北齐       2009/8/31
《兰陵王》这个产生于北齐的舞蹈对我们学习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无法看到这个舞蹈的原貌,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想象。2008年1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韩国呈才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韩古典舞蹈发表会上,在日本流传下来的《兰陵王》第一次在中国的舞台上公开揭开神秘的面纱。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舞蹈分会和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联合举办的首届敦煌舞教学与学术研讨会1月4日至5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 按舞剧《丝路花雨》问世的1979年来算,“敦煌舞”作为一种崭新的舞蹈样式,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尽管此前舞蹈界对于敦煌壁画的关注和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存在,戴爱莲先生在50年代就曾创作过《飞天》,她虽然没去过敦煌,却从图像资料中,把握住了敦煌的真髓。应该说,...
《踏歌》--不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而是中国古典舞学者孙颖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舞台作品,一举夺得了全国首届"荷花奖"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金奖。这之后,《踏歌》"不胫而行",迅速流传开来。在我的印象中,90年代广为流传的女子抒情舞蹈,在初期是张继钢的《女儿河》,在后期则是孙颖先生的《踏歌》。"古典"的创新和流行,作为舞界跨越世纪门槛之际的文化景观,是特别值得我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