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 语用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语用学相关记录648条 . 查询时间(0.734 秒)
郭荣,女,湖南省衡阳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 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曾在英国南卡迪夫大学做学术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语用学。主讲《大学英语》、《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医学英语》、《学术英语》、《英语初级听力》、《基础英语》等本科生课程。主持省厅教改项目1项,校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校课题。参与编写教学辅导书2本。在国内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
何鸿雁,女,湖南湘潭人,学士,副教授。毕业于湘潭大学外语系,获得英语语言与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主讲《大学英语》、《学术英语》等本科课程。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校级教研课题数项。在《南华大学学报》等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曾获“优秀教师”和“模范女职工”荣誉称号。
周湘东,女,湖南省茶陵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湖南师范大学翻译硕士,副教授,湖南省翻译协会会员。 1992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本科学历,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语用学。主讲《基础英语》、《英语综合运用》、《英语听力》等本科生课程。所任教的班级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成绩突出。2013年以来,担任学院的...
语义、句法、语音等相关证据显示,上古汉语否定不定代词“莫”由“无或”逐渐融合而成,“莫”结构式来自否定存在结构。从历时类型学的角度看,古今汉语否定不定代词总体上经历了从V-NI型到否定存在结构和NV-NI型并存的类型转变。
“每”是外部量化的全称量词,“都、皆、所有、全”是内部量化的全称量词,根据句法规则,两类量词不共现,但基于修辞动因,会有表语用强调的少数共现用例。“所有、全”与“皆、都”可以自由共现,并经过了语用强调到常规表达的语法化。到了现代,“每”可以自由地量化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与“皆、都”共现的用例极大地增多,且进入了很多原来不被允许的句法位置;“都”也实现了功能扩展,可表示外部关系。不过即使如此,“每”...
“假+NP”源于2017年初的网络流行构式“我可能V了假N”,同时作为一个网络语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假+NP”中形容词“假”具有搭配广泛性和能产性的特征。“假”作为一个等级形容词,其引导的量级结构只有下限而没有上限,当把某一事物的“真”作为上限时,任何与它不同或偏离某一事物原型的,都可以称之为“假”。围绕构式“假+NP”的认知语用意义,重点分析原型理论下“假+NP”的多样性、模糊性及能产性等特...
隐喻是《楚辞》写作的诗学机制,隐喻翻译直接关乎目的语读者对《楚辞》内涵的理解与领悟。隐喻翻译应兼顾隐喻目的,以传递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为旨归。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观照,在达成所指目的时可以采用等喻或者换喻的方法,在达成语用目的时,可以采用转换意义、省略喻体的翻译方法。恰当的隐喻翻译,有助于塑造诗人爱国求索的形象,有利于目的语读者领会诗人笔下深刻的内涵,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街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与“难怪”“怪不得”等“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体现为使用频率下降、连词化倾向显著和书面语色彩浓重等三个方面。
本文梳理了汉语“一锅饭吃十个人”这类受施结构的研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利弊,从汉语自身理论——音义互动规律角度,分析了汉语“一锅饭吃十个人”的语用含义、语义限制和语法形式,探讨了汉语这类结构成立的原因和条件,认为汉语的音义互动原理是支配“一锅饭吃十个人”这类倒置结构的深层机制,是汉语章句组织实现语义顺畅的必要条件。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nounphraseconstraint,CNPC)指关系小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从小句中提取出来作为主句话题。汉语中一些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可以违反这一限制。文章首先依据关系化类型和关系结构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讨论违反CNPC实例的句法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前人研究中违反CNPC的语义条件的分析,发现违反CNPC的实例在名词成分指称性、主句谓词类型方面均有限制,其中以宾...
有定性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共性特征。过去的研究视其为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都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或问题。有定性作为语法范畴,无法解释大量的形式与意义的错配问题。有定性作为语义范畴,则无法找到一个统一的语义原则来解释所有现象。另外,两种观点都没有涉及谓语动词的有定性以及有定效应的大量例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必须重新审视有定性的范畴属性。本文从6个方面论证了有定性的认知属...
唐建萍,女,1974年5月生,山东青岛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自2000年任教以来为本科生开设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写作、英语泛读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功能语言学课。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语用...
林纲,教授,博士,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教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学术兼职: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会员。出版专著《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2012)、《网络新闻语篇研究》(2016),出版教材《网络语言学教程》(2017);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感谢类动词“谢谢”除了表示感谢义之外,它作为话语标记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对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的语料分析,对话语标记“谢谢”进行界定: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句法上具有独立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功能上具有连接性。
独词句属语用学研究范畴。它一词成句,在语境中携带有多种表达内容,包括情感、意义及意图,且情感、意义、意图三者浑然一体,不可割裂。独词句是语用现象,但相关语用学理论因注重意义或意图,忽视情感,故无法合理解释独词句内容的浑然一体。叶斯柏森等学者提出的“整体观”更适合解释独词句情感、意义、意图不可分割的事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