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制度 >>> 外国政治制度史 >>>
搜索结果: 31-43 共查到外国政治制度史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2.503 秒)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12期 [摘要]: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体是古代发展德最为充分和完备的民主政体,它虽然确立与公元前6世纪,但早在前国家时期就已萌芽。这种萌芽虽无信史可证,却有神话可考,本文就试图通过考察神话世界的权力结构方式。来证实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体的起源。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双月刊)1998年第5期[摘要]部族问题或部族主义因素对独立后黑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反映在政治体制的选择或取向上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部族主义因素,是导致黑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在独立后不久即由以多党制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体改行以一党制为主要特征的集权政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部族主义因素,成为80年代末黑非洲国家领导人抗拒政治多元化即向多党制轮回的主要依据之一,并且事实...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4期 [摘 要]:集权与民主是两种基本的政治体制。集权政体的“压力—稳定”机制具有使集权体制下社会的、政治的矛盾积累起来的负面效应,民主政体内在的“平衡—稳定”机制具有对社会矛盾的适应、调节和整合能力,由此决定了它的政治稳定功能。“东亚模式”的危机不仅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政治体制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关系。
文章来源《东南亚纵横》 2000年增刊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世人瞩目。在战前,东南亚十国中,除了泰国外,其他九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尼、文莱和菲律宾)都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战后,各国陆续取得了民族独立,纷纷建立起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的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有的则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战后东南亚国家...
文章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1994年5期[摘要]近年随着两广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西汉南越国的墓葬陆续出土了一批官印,其中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官印数量最多,将近十枚。从出土的官印考察,有的带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知为死者生前所用的原官印这是汉代用原官印随葬的早期事例。除墓葬出土之外,属于南越国时期的官印,尚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南越中大夫”官印一枚(见《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34页)。现仅就西汉南越王墓...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2期 [摘要]资本的特性决定了资本政治化比土地政治化更具有使社会资源总量迅速扩张的价值增殖能力。这是西方代议民主政体能取代西方君主专制政体的根本原因。而作为对代议民主政体的理论概括,西方古典代议民主政体理论与现代民主政体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政府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有三:古典自然权利论向现代社会权利论转变;自由资本...
文章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3期 [内容提要]:混合政体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创立的一种古老的政治思想。它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有各自的缺陷,三者的混合才堪称优良政体。汉密尔顿等在设计美国的政治制度时,虽然宣称它是共和政体,即代表民主制政体,但汉密尔顿等显然深受古希腊罗马混合政体论的影响,因而其所设计的美国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混合政体成份。揭示汉密尔顿思想的这一特点,不仅可...
文章来源《拉丁美洲研究》 1994年第1期[摘要]1993年是拉美国家民主政体经受严峻考验并进一步巩固的1年。1992年和1993年的两年间,拉美大部分国家陆续进入选举年,经济调整的成就和负效应都逐渐显露出来,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加深,各派政治势力的分化和重新组合日益活跃,拉美政局不稳定因数增多,民主政体面临新的考验。
文章来源《洛阳大学学报》 1994年3期 [摘要]文化传统是研究和认识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和法国的文化传统意识的差异,体现了岛国和大陆国家的区别。英国人传统上奉行经验主义原则,而法国人推崇哲理主义,这是两国文化传统的分水岭。在人类的实践中,经验与哲理共同指导着人类的不同走向。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宪政的开先河者,却没有自己的成文宪法。法国宪政体制中存在着追求理想模式,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两国宪政体...
略论古代希腊的政体学说          2007/8/3
文章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1999年5期 [摘要]在古代世界所有的民族中,希腊人比较早的注意到政体问题。奴隶主思想家通过对各种政体的比较研究,形成了系统丰富的学说,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都铎君主政体新论          2007/8/3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2000年1期 [摘要]:15、16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决定了都铎君主政体的特殊性。它既有别与绝对君主专制,有不同与后来的君主立宪制,君权与议会达到了协调一致,共同维系着英国政治机器的运作。本文从新的角度入手,“综合修正学派”及“后修正学派”等学派观点,对都铎有限君主制的性质进行了新的探讨。
张彩玲,女,1965年生,副教授。1987年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94年于辽宁师范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在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当作政治思想史的文本来读.他在历史学叙事中隐蔽地、但是相当完美地表达了对古典政治正义的冷峻批评:古典政治正义的困难不仅仅因为它在实践上呈现为一个约定过程,更因为它需要以同等强制为前提;而这两个条件都很难得到充分保证.修昔底德之论显然被2000年后的霍布斯所承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