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 文字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字学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5.266 秒)
“读书必先识字”是我国古代经学、文字学、训诂学乃至古典知识论的核心主张与基本纲领。在它背后,蕴含着一个完整的古典知识论体系。建构训诂阐释学必须对这一标识性命题给予全新辨析,而对它的质疑,则与对伽达默尔的误读相关。语言学与语文学技能至今依然是整个西方古典学大厦的核心,同时内在于哲学阐释学的系统当中。“读书必先识字”意味着文本阐释须以语义理解为先,意味着语义与文本的密切关联,意味着经典文本的指向,意味...
人类传播史上每一次语言革命的发生,都推动着信息传播秩序的演变。有声语言的发展形塑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共生,文字语言的兴盛构筑了文明传播的区域体系,影视语言的滥觞孕育了工业时代的文化秩序,视频语言的崛起正在开辟信息时代的开放格局并将再造国际传播秩序。未来,基于智能VR的发展,人类将回归全感官的传播场景,在虚拟与现实同构的环境中超越时空藩篱和文化差异,进入一个视频天下的新秩序。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应以视频...
本文将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分为推行文字改革、强化语言规范、促进语言和谐、构建语言战略4个时期,回顾其演进历程;将七十多年来的工作归纳为整理简化汉字与汉字规范、推广普通话与现代汉语规范、制订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及其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信息化、语言文字法治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服务、中华语言文化传承传播8个方面,简述了其主要成就。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经验与特点主要包括:守正创新,开拓进取;...
1949年10月10日,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的第一个语言文字机构便诞生了,这就是“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共和国前进的征途中,它数次更名,每次改易,都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字事业迈入一个新阶段:1952年2月5日改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显现出中国正式开始“官方”研制汉语拼音和简化字;1954年12月23日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标志着进入依靠国家力量推行语文现代化的新阶段;1985年12月16日...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自源古典文字,记录和传承了悠久而博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贡献。早在先秦时代,前人就开始了对汉字的研究。两汉时期,研究汉字已发展成为专门的学问,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就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汉字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从汉代到清代的2000多年来,以《说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积累了极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到了20世纪,西学东渐,在西方学术文化的冲击下...
以韩国官刻本《樊川文集夹注》(1440)、坊刊本《九云梦》(1803)、写本《漂海录》(1771)为语料,充分吸收中外学界前期研究成果,揭示俗字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异轨迹,从“通用俗字”反观汉语俗字的流播特性,从“国别俗字”抉发汉字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
目前社会用字调查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字料库是解决社会用字调查的新方法。字料库是以文字整理和文字学研究为目标,储存实际使用中能够代表特定文字或文字变体的书写形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字形体资源库。大规模社会实际用字状况测查只有在字料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基于字料库的研究方法将开创汉字学、应用汉字学研究的新领域。
When people see a snake, they are likely to activate both affective information (e.g., dangerous) and non-affective information (e.g., animal). According to the Affective Primacy Hypothesis, the...
中国的图像与图像的中国     图像  中国  形象       2017/8/23
形象是想象与现实的混合物。因此,异国形象同时具有想象的特征和现实的指向。异国形象既有文字形象,又包括视觉形象。在历史学研究中,视觉形象的研究促成了“影像史学”[1]的诞生。
古代字书的发展     古代字  书的发展       2013/11/25
古代字书的发展。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 “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生出字逻辑、象逻辑、和逻辑和悟逻辑,形成了汉语言情感理性的具身性意向结构;西字依“言”立法、“指代”命名、“声”以“区分”、“词”“物”对应,衍生出语法逻辑、...
文德斯的方式     文德斯    文字       2013/8/9
艺术家的气质包含甚多,除了敏感、自信、富于创造力之外,还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信任、无比地宽容,以及从所有这些中获得一种全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的能力。除非具有这样的胸襟和气质,人们可能一直囿于个人狭小的世界,并对此深感不以为然。在阅读《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之前,我对这一点从来没有这样深入的认识。
自东汉以后,墓志成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也是一种出于“四方之邀乞”的“世俗应酬文字”。叶适却从其经验论德性之学出发推尊墓志,首次将它提升到“文章家大典册”高度,改变了以往世俗化的墓志文体观,并“大肆力于碑铭”创作。在具体的创作中,叶适既注重墓主的个性,“随其资质与之形貌”,各肖其人,甚至突破墓志的体制,运用了“并志二公”的双重墓主叙事方式,别具一格;又贯彻其“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的文学主张,体现...
论文评价了《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一书在甲骨学中的地位及其成就,并从字头的分合、材料的选择、字形的重复、部首的调整等方面简要评述了《总表》的疏漏与不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