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医学相关记录157516条 . 查询时间(2.125 秒)
研究发现醛缩酶B(ALDOB),一种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普遍缺失的糖酵解酶,能通过非酶活性的方式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关键在于,醛缩酶B与核心转录抑制因子CtBP2相互作用,阻止了CtBP2介导的肿瘤相关基因转录抑制,进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王俊等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醛缩酶B通过抑制CtBP...
在过去几年里,新冠病毒经历了从野生型毒株到Omicron突变毒株的快速演变。有研究发现,Omicron毒株已经对野生型疫苗和单克隆抗体产生了免疫逃逸。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 Mpro),又称NSP5或3CL蛋白酶,负责SARS-CoV-2在细胞内的蛋白切割和成熟,是新冠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
该技术通过多轮组合标记改良微流控平台,使通量突破泊松分布的理论限制。新技术适用于单细胞转录组和调控元件活性、免疫受体序列等多模态分析,可有力支撑跨器官水平的大规模参考细胞图谱研究、跨时间和空间的器官发育研究等,针对大规模健康人和疾病(例如癌症,自身免疫,新冠等)的队列细胞图谱研究,高通量CRISPR基因编辑和药物筛选的单细胞分子表型刻画研究等。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
脑卒中I类新药SR-01(图)     脑卒中  I类新药       2024/10/29
SR-01项目是基于两个活性单体固定比例的化药I类新药,其主要临床治疗适应症是脑卒中,可扩展的适应症是心肌梗死。该项目已经完成主要药效研究、急性毒性和多次重复给药的安全性研究、初步药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药学研究确认化学组成稳定,在给药用量范围内未见对原料结构产生影响。药效研究显示,SR-01对脑卒中的保护既表现在缺血梗死期,也体现在再灌注损伤期;SR-01 降低脑梗死面积、保护神经细胞、提高神经功...
“以前用快速指末血糖仪监测,只能得到某一时间点的血糖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血糖波动情况。现在用上了这种新的监测仪,我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血糖变化,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和用药。”张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后,通过手机就能对自己的血糖波动有更精准的认知。
夏枯草的功效     夏枯草  功效  本草图解       2024/10/14
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肺经。清热散结,凉肝明目。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系,由暨南大学引进人才罗钧洪教授于2019年组建成立,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多组学和人工智能等交叉技术,结合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以系统的视角解释生物医学中的基础问题,阐述生命过程、疾病中的深层机制。系统生物医学系建有单细胞及空间多组学联合研发中心和细胞/动物实验平台,结合本系在生物医学多组学大数据分析领域中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致力于在免疫衰老、免疫细胞受体识...
暨南大学病理生理学科自1978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具有历史积累、在国内拥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基础医学学科。病理生理学科是广东省第八、第九轮重点建设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单位。本学科在粤港澳医学人才培养、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推动病理生理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我省在本专业领域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病理学系的前身是病理解剖教研室,自1978年3月暨南大学复办医学院时成立,本系的创始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病理学家杨简教授。历届主任有古建乃教授,司徒锐教授、刘静颖教授、王慧华教授、谢作煊教授、钟雪云教授、杜彬教授,现任主任为王丽辉教授。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本系于1983年评为硕士点,1996年在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的基础上评为广东省“五个一 ”重点...
病原生物学系的前身是人体寄生虫学系,自1978年医学院创建时成立以来即建立的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后更名为人体寄生虫学系。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冷延家教授、伍金满教授、聂崇兴教授、张玲敏教授先后担任主任,现任主任为杨光教授。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人体寄生虫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更名为病原生物学硕士点,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病原生物学系主要承担本科教学的人体...
生理教研室创建于1978年,张纫华教授、温燕昌教授、王子栋教授和李善民教授为主要创建人。生理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具有硕士授予权的硕士点之一,十几年来培养了数百名研究生。生理学系师资队伍现有11人(教师系列10人,实验技术系列1人),正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校级对象1人,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2人,师德...
组织学与胚胎学系成立于1978年暨南大学医学院创建之时,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其发展反映和见证着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及科研成长、进步的历史。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人体解剖学系的前身是暨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解剖学家罗治寰教授创建并任教研室主任。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奋斗,我系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地位和自身发展特色的人体解剖学学科。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开始挂靠中西医结合和病理生理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属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组成部分之一,由解剖学系管理,现有3位技术人员,2位合同工人,承担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国际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共十个学院,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生物工程、体育、艺术等九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中文和英文教学两种语言,开设系统解剖学、局部...
暨南大学医学院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始于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之时。当时由全国各地医学院抽调一些著名的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建、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有我国著名生物化学专家任邦哲教授,资深教授方暨岚,梁绍智,饶国安,冯建生等。在开展理论课的同时,也同时开设了生物化学实验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