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气象学相关记录870条 . 查询时间(1.929 秒)
内孤立波沿山脊地形传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使得影响海洋结构物及水下航行器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用大型重力式分层流试验水槽系统研究内孤立波过山脊地形及其对细长潜体作用力特性,可有效提高对其危害性机理的认识.为此,利用电导率探头阵列,结合染色标识方法,测量内孤立波演变特性,同时利用三分量传感器测量水下细长体模型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脊地形显著改变下凹型内孤立波结构,表现为坡前波幅增大,坡顶背风波面抬升...
揭示牛背梁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机理,为牛背梁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秦岭1975-2013年气温数据和2000-2013年NDVI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 近40 a来牛背梁地区年均温增加速率为0.30℃/10 a,1999年增温趋势达到显著水平。(2) 2000-2013年研究区植被变化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且...
于2012年和2014年春季在成都西南郊区采集PM2.5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 PM2.5的浓度,利用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PM2.5中2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分别讨论了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富集程度及来源,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PM2.5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西南郊区春季PM2.5的质量浓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PM2.5中元素组成特征表现为...
通过2013年1~12月使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在南京北郊对含有Cu、As、Pb、Cd、V、Co、Cr、Zn、Ni、Ba和Hg这11种重金属气溶胶粒子进行连续观测,并结合自适应共振理论神经网络算法(ART-2a)对其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重金属气溶胶粒子来源按照化学组成特征可分为5类:工业排放(35.7%)、生物质燃烧(34.45%)、交通排放(13.6%)、化石燃...
为研究青奥会期间不同天气条件下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征,使用β射线测尘仪、安德森9级采样器和IC型离子色谱分析仪对南京2014-08-06~2014-09-04的PM2.5、水溶性离子进行观测分析. 将观测期间划分为晴天、雨天和阴天这3种天气类型. PM2.5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平均浓度为晴天 > 阴天 > 雨天. PM1.1、PM1.1~2.1和PM2.1~10中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均是晴天 > 阴天 ...
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生态格局以及在全球变化下的自然演变规律,揭示中国西部矿区人工扰动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方法] 利用1982-2012年GIMMS NDVI 3g数据集和年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分别进行最大值合成、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线性回归与变化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揭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下蕴含的植物生理学机理,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响应特征。[结果] 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返青期(sta...
利用与惯性碰撞紧密相关的斯托克斯数Stk计算公式,结合海淀宝联大气成分站和海淀自动观测站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两年实测的逐时PM2.5浓度数据和对应时刻的气象要素数据,并挑选典型降水过程分析降水对不同粒径气溶胶的碰撞清除作用. 惯性碰撞是降水对气溶胶的最主要清除方式,斯托克斯数Stk的计算结果显示,降水对粒径小于2 μm的气溶胶的直接碰撞清除作用很小,对粒径大于2 μm的粗粒子的清除作...
利用近54年(1960~2013年)我国霾日以及一些相关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估计、聚类分析、累积距平和突变检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我国霾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霾污染主要发生在中东部和南部,尤以北京、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局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最为严重,我国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少.霾日发生的频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而且与能源消耗总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我国霾日数的增加除...
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和室内模拟燃烧实测,并搜集全国各省区煤中11种重金属的含量,推算出两种常用民用煤(蜂窝煤和块煤)燃烧排放的细颗粒物(PM2.5)中V、Cr、Mn、Co、Ni、Cu、Zn、As、Cd、Sb和Pb等11种重金属排放因子. 计算了2012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民用燃煤排放PM2.5中重金属的排放量,并建立了全国30 km×30 km的网格化清单. 结果表明,蜂窝煤燃烧排放PM2....
对于桥水库1992~2011年20年间的气候要素和水质指标进行数理分析,探求气候变化对该库总磷与溶解氧的潜在影响. 首先,根据气温MK突变检验和距平分析,将研究期划分为1992~2001低温低风速年和2002~2011高温高风速年两个时段;其次,在应用上改进非参数回归分析法,图示比较两个时段各要素非线性趋势,获取气候要素在两个时段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比较两个时段气候要素对水质指标潜在影响...
基于2005~2014年北京宝联(城区)和上甸子大气成分本底站(郊区)监测结果得到了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并且讨论了气象条件的影响. 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2.5质量浓度10年平均值的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对应早晚出行高峰. 但是,该特征在2007年以后才比较明显. 月际(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与双峰之间、日最大值在早高峰与晚高峰之间的转换. 一年中早峰值浓度在5~8月最高,与地面风速小、相对湿...
以氯化-1-烯丙基-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先合成聚离子液体预聚物,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进一步共混反应,以制备聚离子液体/PVDF共混铸膜液.然后将该铸膜液在聚丙烯(PP)微孔膜表面进行涂覆成膜,以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聚离子液体/PVDF荷电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Zeta电位计等对复合膜表面的化学结...
以氨水为吸收剂,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分离烟气中CO2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和入口CO2浓度的增加,CO2去除率下降而传质速率增加;随着氨水浓度和氨水流量的增加,CO2去除率和传质速率均显著增加,但当氨水浓度大于2.5 mol·L-1,吸收液流量大于80 mL·min-1后,膜接触器对CO2去除率和传质速率基本保持不变;膜接触器连续运行15 d后其吸收性能显著下降,CO2去除率、传质速...
运用Fluent计算软件对北京市丰台区某燃气锅炉排放烟气中NOx的转化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地研究了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对燃气锅炉排放NOx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产生的影响,并与Screen 3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使NOx的最大落地浓度与烟气直排时相比增加了2.5倍,NOx对本地地表的影响面积增大了15750 m2,增加了本地环境污染的风险.结合燃气锅...
利用2012年8月28日至10月13日期间走航观测的气溶胶数据,分析了南海气溶胶数浓度时空分布和粒径谱分布特征,以及海洋-大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气溶胶数浓度的时空分布和粒径谱分布受海洋和陆地源以及当地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相对湿度、云量、温度等的共同影响.陆地气团影响下的海域气溶胶数浓度较大,达2300个·cm-3;受陆地影响较小的海域大气较为洁净,气溶胶数浓度在1200个·cm-3以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