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批评”相关记录1244条 . 查询时间(3.859 秒)
新批评理论阐释中国古诗的困境与反思——以颜元叔《析春望》及其批评为中心
颜元叔 新批评 《析春望》 矛盾结构
2025/1/7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历史化 伪历史主义批评 文本缺位 心史互证
2025/1/7
理论的“式微”与小说批评的走向
理论 小说批评 文学批评
2025/1/6
文学批评的历史化与当代性
文学批评 历史化 历史意识 当代性
2025/1/6
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创办于2010年。中心活动宗旨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现实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学与文化理论的当代性、前瞻性、现实性、中国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文化批评的理论指导作用,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素养较高的学术人才,不断推出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文艺、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是由从事文学批评研究、教学、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文学评论工作,2014年11月22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在北京成立。2015年6月,民政部关于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成立登记的批复(民函〔2015〕185号),决定准予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成立登记。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业务主管单...
《中国文学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唯一一本涵盖了从文学创作、文学论争到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大型学术性、文献性、资料性文学年刊。创刊于1981年,原名《中国文学研究年鉴》。至1991--1992年卷时,因增加与文学创作情况相关的栏目,易名为《中国文学年鉴》。初创时期,陈荒煤、汪蔚林、樊骏、蔡田明、白烨等学者或为刊物的筹备、创刊,或在编纂、编校、出版工作中做出了贡献。陈荒煤、许觉民...
《文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大型学术刊物。《文学评论》原名《文学研究》,1956年下半年筹办,1957年3月12日创刊。
“二次元”的概念指明了当代社会生活的虚拟化与文艺消费者的沉浸倾向,但包含了一系列二元对立预设,与当代新媒介文艺发展情况不完全吻合。从新媒介文艺的审美机制来看,消费者是处于沉浸与社交之间不断转换的跨次元状态。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来看,新媒介文艺作品不能简单判断为脱离现实(三次元),而是以虚拟性呈现了网络社会现实。从文艺的价值取向来看,二次元人群并不一定远离社会主流价值,而是以萌化机制表现了对主流价值的...
“数码人工环境”是几位“网生一代”学者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网络文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一些长期含义不明、争论未决的问题——如网络文学的“网络性”、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独立的评价体系等——获得了理论突破。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为学院派建立专业批评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要求。一些任务和方法更明确了,如倡导“学者粉丝”立场方法的必要性、掌握“数字人文”方法的迫切性、建立“学院榜”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语境中,网络文学批评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论”误判、“鄙视链”自矜和“场域茧房”阈限等误区,并需要直面“巨量阅读恐惧症”和标准暂付阙如两大难题。化解网络文学批评困境,一是要有场域会通,在媒介融合中“破圈”批评壁垒;二是融合数媒与人智,借力人工智能更新批评方法,拓展思维空间;三是增强自律并规制他律,构建网络文学批评的优化生态,以便在纾解悖论中调适路向选择。
随着数字人文的兴起,以量化为核心的算法批评进入到文学批评领域之内。与传统批评的不同之处在于,算法批评将文学文本看作是以供计算的数据库,通过算法对词频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对文本的量性与结构关系加以分析。“定量”为主的算法批评与“定性”为主的传统批评方法的表象区别体现在批评媒介的数据化、批评实践的算法化、批评结果的可视化。隐性区别表现在“因果逻辑”典型和“大数定律”典型的区隔,以及围绕着语言“自明性”的...
“网络文学批评”包含两重含义:发表于网络的文学批评与对于网络文学的批评。发表于网络的文学批评由于特殊的传播速度形成相互激荡的狂欢气氛,并且导致答辩机制的消失。这种状况再度诱发由来已久的专家、精英主义与大众喜闻乐见的辩论。网络文学的批评表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屏蔽了历史逻辑之后,细读式的文学批评基本失效。但是,“数字人文”开拓了崭新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带来另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