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 >>> 旅游学 >>> 旅游心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旅游心理学相关记录128条 . 查询时间(0.846 秒)
文章回顾了感知距离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相关研究,通过多维度感知距离的辨析,进一步明晰了感知距离的定义与内涵;总结了感知距离在行为研究中作为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不同的研究视角及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感知距离的科学测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还发现其存在理论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作用于行为的机制探索不够全面,动态的、细分情境因素的探索不够深入,对于不可视空间、大尺度...
基于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考察在线旅游消费者的认知需要对困惑与满意度的调节机制,尤其是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中介角色。通过对368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认知需要对困惑与满意度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当在线旅游者认知需要倾向较高时,困惑与满意度呈现出正向的关系,而当在线旅游者认知需要倾向较低时,困惑与满意度呈现出负向的关系;认知需要正向影响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负向影响消极逃避的应对策略;在线旅游者积极...
旅游经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文章基于一手数据,以到访过西安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认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抽象属性的评价更客观,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维度的评价更...
1949年,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和被塑造的,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改变,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和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女...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法对翁丁佤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的神圣空间生产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翁丁佤寨传统仪式实践的神圣空间形态具有多维一体的属性结构,村民的自然生态观体现在生态亲和中的自然敬畏并形成仪式惯习,政治生活观体现在以老人集团为符号的村寨仪式治理形态中,日常生活体现了人神对话的仪式化交往,在人观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共融共存的哲学理念。(2)旅游介入后,传统仪式实践和现代...
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老年旅游市场较为细致的研究仍显单薄。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1年和2013年数据,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因素及心理状况因素对其出游参与的影响进行估计,从而识别出影响老年人家庭出游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身体状况会限制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人的出游参与,但仅仅是在以走路能力、爬楼...
安全事件是影响游客出游意愿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5年年底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作为背景,建构了事发地微观安全感知、事发地微观出游意愿、宏观安全感知和宏观出游意愿等变量间的概念模型,以验证恐袭背景下游客微-宏观安全感知与微-宏观出游意愿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厦门、泉州、福州等3个国际机场作为调研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获得410份有效问卷,并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多层次假设检验,利用Bootstrap...
游客空间行为及其情感体验研究,对目的地规划管理、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拥挤引导分流非常重要。文章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三清山游客(N=510)的120种轨迹概括为7种游览路径,不同游客群体的空间行为和路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第2次游览更愿意尝试新建栈道,散客更容易出现折返并选择游赏体验较差的路径。文章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把游览路径与体验质量联系起来,深化了游线复杂的山岳型景区这一特殊小尺度空间的研究...
徒步是主要的户外休闲活动类型之一,如何测量其满意度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两个休闲步道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借鉴Beard 和Ragheb 休闲满意度量表,使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徒步休闲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徒步休闲满意度进行了测评,采用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IPA)法对影响徒步休闲满意度的变量要素进行重要程度和满意程度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徒...
非惯常环境被认为是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对该概念的探讨有效地推进了旅游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运用形式逻辑法,分析并归纳了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非惯常环境意喻着人在不同性质的地方间的流动、在日常环境以外地方的短暂逗留,以及人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和人对地方的心理认知。从经济、文化、信息和认识4个维度对非惯常环境进行解析,发现进入非惯常环境意味着经济成本、信息混乱和不完全、文化...
相对于大众旅游者,已有文献认为背包旅游者注重与当地人交流、体验当地文化,从体验中实现跨文化学习,但其学习机制尚未得到清晰阐述。该研究运用体验式学习的相关理论,选取到达香格里拉地区的背包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背包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同步式学习机制,通过刺激/实现、体验、反思以及结果4个方面具体分析学习过程,发现背包旅游者的同步式学习主要是基于新奇审美体验、旅游互动交往体验及对本真生活回归体验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背包旅行作为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方式迅速流行起来。中国背包客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目的地选择偏好。文章试图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切入,分析背包客与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以背包客对其群体身份的认同度为依据,通过因子-聚类分析将背包客群体分为了两类——经验型和业余型;再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发现他们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的行为模式。文章最后指出,背包客...
文章系统梳理了文明旅游研究在概念内涵、理论框架、研究内容等层面的相关成果,尝试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给出理论述评,并从空间正义的理论视角对当前文明旅游研究进行学术批判,旨在打破文明旅游研究的僵化模式,构建文明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做出预判和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文明旅游研究的重视程度上升,文明旅游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但当前对文明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且多为理论与价值...
研究景区内旅游者空间行为对于提升景区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景区规划和景区营销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该研究的重要价值,同时随着GPS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景区内的微观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成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从行为数据获取、描述、解释和预测模拟等4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景区内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的现状。结合精细化行为分析这一趋势,指出:(1)GP...
重塑旅行服务 发现旅行价值     旅行  服务  价值       2018/4/17
2017年10月28日,携程刚过了18岁生日。18年来,携程只做一件事,就是服务于人的旅行,发现旅行的价值。目前,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携程正致力于创新旅行产品和服务,打造一站式平台。携程是个技术驱动型公司,服务的客户正从中国扩展到全球,倡导以年轻化、创业者的心态,重塑旅行服务标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