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寄生虫学 >>> 医学寄生虫免疫学 医学昆虫学 医学蠕虫学 医学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医学寄生虫学相关记录2267条 . 查询时间(3.669 秒)
研究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幼蜱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 方法 将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饱血幼蜱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发育历期和积温,采用拟合模型方程求出两性株和孤雌株幼蜱发育的零点温度,计算幼蜱发育的有效积温。 结果 长角血蜱两性株和孤雌株的发育零点分别为14.89 ℃和14.95 ℃,平均积温分别为(265.08±99.37)日度和(306.90±176.24)日度...
目的构建灰色GM(1,1)模型用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预测。 方法 利用“华支睾吸虫病病例/症状监测系统”收集的黑龙江省桦川县2013年7月—2014年6月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监测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根据数列矩阵运算原理,采用EXCEL软件中的MINVERSE等函数对该资料进行拟合,确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GM(1,1)预测模型并判断精度。 结果 2013年7月—2014年6月间共收集了271例华支睾...
目的评价国家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疟原虫显微镜检测水平。 方法 综合分析该实验室参与2013—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组织的疟原虫血涂片显微镜检测外部质量评估结果。 结果 疟原虫虫种鉴定水平在2013年和2014年的得分率分别为91.11%(82/90)和93.33%(84/90)。但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之间误判率较高。2014年原虫计数的成绩(得分率:93.94%,31/33)好于2013年...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方法 2013年6月下旬组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赛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分析参赛选手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参赛选手间的差异。 结果 所有参赛选手理论考试的平均成...
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空间分布情况及空间聚集区域,了解现阶段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重点筛查地区,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325乡以2014年为主的棘球蚴病人群筛查数据,运用空间扫描统计量法、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的空间聚集性,得到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布的空间聚集...
细胞凋亡对血吸虫及各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在血吸虫的细胞凋亡现象观察、凋亡在血吸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面开展了探索,以寻找、开拓防治血吸虫病的新途径,为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新思路。该文对有关血吸虫细胞凋亡、血吸虫与宿主细胞凋亡现象、血吸虫重要凋亡基因的相关研究及血吸虫细胞凋亡研究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述。
目的 了解淡色库蚊对6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科学使用化学杀虫剂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检测淡色库蚊敏感品系、敌敌畏抗性品系和氯氰菊酯抗性品系IV龄幼虫对三氯杀虫酯、敌敌畏、马拉硫磷、残杀威、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6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每次测定设置7个浓度,每个浓度设2组,每组25个幼虫,24 h后统计幼虫死亡数据,计算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
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疾导致全球每年100余万病例死亡,其中以脑型疟为代表的重症疟疾是引起疟疾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对重症疟疾的诊断、病理学分析以及治疗策略方面已比较成熟,但是对重症疟疾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该文对重症疟疾相关的关键分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了解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保虫宿主犬和猫的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周边村庄及河岸边采集犬和猫的粪便,在周边县市的动物屠宰场收集犬的肝脏及胆囊;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犬和猫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感染情况;采用解剖法检查犬的肝脏及胆囊内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感染情况。 结果 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粪便虫卵的总感染率为8.00%(4/50)...
MicroRNA(miRNA)是一类大小约21~25 nt,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各种病毒体内的非蛋白编码单链小分子RNA,是转录后水平的细胞调控因子。miRNA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代谢、凋亡等生理活动。miRNA也广泛参与血吸虫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过程,在血吸虫感染早期,miRNA在血吸虫和宿主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就miRNA在血吸虫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目的 对两种快速、简便能区分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C6E9和G4C9,并将其同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C6H11(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 制成免...
目的 预测多房棘球绦虫的分泌蛋白组,分析分泌蛋白及其信号肽特征,为发展多房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SignalP4.1 对多房棘球绦虫全基因组蛋白序列信号肽进行预测,并依次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MHMM v2.0、Phobius、Big-PI predictor及TargetP1.1筛选去除假阳性的预测蛋白。随后采用Excel统计信号肽和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特征,SPSS19....
目的 观察吡喹酮外用霜剂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 方法 用含吡喹酮的1%和2%外用防护霜剂,采用即时接触感染实验和水冲延迟接触感染实验两种方式对昆明小鼠进行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同时用去氯水做对照。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方式感染后小白鼠和对照组小白鼠的肝脏外观及镜下虫卵结果,同时对检获的血吸虫成虫数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虫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两种实验方式之间的成虫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目的 阐明海南岛某些按蚊的分类地位,探讨迷走按蚊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方法 对采自海南岛8个地点的按蚊依据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鉴别研究,应用的分子特征包括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 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seco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2)和28S第3编码区(third domain, D3)序列,综合分析迷走按蚊及其近缘种的I...
目的 应用零膨胀的负二项模型探索蛔虫与钩虫再感染的模式。 方法 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邱场乡、江西省进贤县塘南乡和湖南省岳阳县三荷乡开展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线粪检与驱虫、一个月后复查、一年后复查及问卷调查。应用零膨胀的负二项模型拟合一年后个体虫卵计数数据,考察发生再感染以及再感染强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计调查对象374人。治疗前蛔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8.08%(139/365)和39.1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