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园艺学 >>> 食用菌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食用菌相关记录826条 . 查询时间(0.843 秒)
B1511-4菌株是由漳耳4328自然变异菌株经过5年系统选育而来。表现菌丝无胶质物,菌落背面色素不明显,菌棒颜色均一,耳基小,耳片厚,较单生,鲜耳片平整,边缘无波褶,腹面少皱褶,鲜耳腹面暗红褐色、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密集,细长;晒干后,耳片腹面黑褐色,背面白色,表现黑白分明,商品性状好。耳片质地软。单袋干耳产量平均为49.5g/袋(料干重500g),鲜耳耳片长度20.695cm *宽度14.65...
双孢蘑菇菌株HK是从香港引进、经系统选育而成。专家组测产调查表明,菌株HK 表现优异,出菇较早,比对照W192早2天,出菇均匀、丛生菇少,于实体洁白,鳞片少,菌盖厚、抗褐变能力强于对照菌株,新菌株质量的综合性状优干对照W192,经过统计,新菌株平均鲜菇产量23.3Kg/m2,较对照菌株W192增产8.1%。通过新型复合覆土基质配方栽培,HK菌株出菇比对照菌株早1-2天,产量23.8Kg/m2,对照...
白1316菌株是由白背毛木耳06283自然变异菌株经过4年系统选育而来。菌丝无胶质物,菌落背面色素不明显,菌棒颜色均一,耳基小,鲜耳片边缘无波褶,腹面少皱褶,鲜耳腹面背面均为白色,绒毛多;晒干后,耳片腹面微黄色,背面灰白色,耳片质地软,营养价值高,经检测还原糖含量高达4.69%,比‘漳耳43-28’提高10.35%。单袋干耳产量平均为53.25g/袋料(干重500g),鲜耳耳片长度23.6cm *...
‘杂10’是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高产稳定抗性强的杂交菌株,2018-2020年连续两年在福建多点生产试验。‘杂10’菌落边缘整齐,均匀,正反面色素不明显,菌丝密度中等,洁白,无胶质物。菌棒洁白均一,子实体重片型,耳基中等大小,边缘光滑,鲜耳腹面有少量皱褶,红褐色,背面灰黄色,绒毛多,晒干后,腹面黑褐色,背面灰色。抗性强,田间调查未发现卢西螨危害,绿霉发生率比‘漳耳43-28’降低13.48%。
2021年2月1日,经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组织专家评审和国务院批准,京市农林科学院推荐的植环所刘宇研究员和罗晨研究员、玉米中心卢柏山研究员、蔬菜中心于栓仓研究员、信息中心杨信廷研究员等5名专家享受2020年度政府特殊津贴。截至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有90名专家获此荣誉,为推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孢蘑菇培养料打包料是指将隧道发酵料通过打包流水线均匀播种,然后压块包装成规格为0.5m×0.4m×0.2m的料包。隧道发酵料主要配料为:麦草68%、鸡粪28、油渣3%、石膏1%;按一二次隧道发酵工艺规范发酵,出仓培养料含N量2.2-2.4%、含水量68-70%、PH7.5-8.0、灰分25-30%;打包播种品种W192、A1;24-26℃发菌条件下,菌丝14-16天满包。已播好菌种的打包料由于培...
该技术针对甘肃省不同区域气候特点,根据海拔高度将甘肃省香菇栽培技术归类为越夏栽培和越冬长季节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并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选择、袋型选择和优质菇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规范,为我省香菇周年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果推介—绣球菌子实体栽培及面膜产品开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杂交品种,为福建省认定品种(闽认菌2016004)。“福蘑38”(原名W192-38或W38)是应用双孢蘑菇单孢分离技术,从杂交菌株W192分离并系统筛选获得的杂交子二代新菌株。菌落形态为贴生、平整,气生菌丝少,子实体单生,菌盖为扁半球形,表面光滑,绒毛和鳞片少,直径3.5cm~5.5cm;菌柄为近圆柱形,直径1.3 cm~1.6 cm...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杂交品种,为国家认定品种(国品认菌2007036)。子实体单生。菌盖直径3.0cm~3.5cm,厚度2.0cm~2.5cm,外形圆整,组织结实,色泽洁白,无鳞片;菌柄白色,中生,直短,直径1cm~1.5cm,长度与直径比为1~1.2:1,长度与菌盖直径比为1:2.0~2.5,无绒毛和鳞片;菌褶紧密、细小、色淡。平均产量为9~15kg/m...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杂交品种,为福建省认定品种(闽认菌2012007)。W192以As2796的单孢菌株2796-208与02的单孢菌株02-286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菌落形态为贴生、平整,气生菌丝少,子实体单生,菌盖为扁半球形,表面光滑,无绒毛和鳞片,直径3cm~5cm;菌柄为近圆柱形,直径1.2 cm~1.5 cm,子实体大小适中,可工厂化栽培。该菌株的...
食用菌是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重要而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之一,在丽水乃至全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1982年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1992年成立了食用菌研究室,1994年改称为食用菌研究中心。2010年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组建食(药)用菌研究所。2019年6月,根据丽水市机构改革方案,原丽水市农业、林业两科学研究院合并,下辖食用菌科研部门联合成立食用菌研究所。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食药用菌科学科团队依托辽宁省食用菌菌种选育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CMA认证实验室及辽宁省食用菌育种及标准化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创新团队,由18名从事食药用菌育种、栽培和菌种资源等相关专家组成,主要从事食药用菌种植资源收集鉴定、菌种选育、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创新、有效成分分析、提取技术及新产品研发、菌糠循环利用及生产原料开发及成果推介等工作,为食药用菌企业、合作社等开...
研究方向: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生猪绿色生态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