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农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84条 . 查询时间(3.005 秒)
为确定分离二醇型人参皂苷最佳的有机溶剂及其用量。采用二醇型人参皂苷单体在有机溶剂CaCl2盐溶液中的不同溶解度进行萃取,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出最优的有机溶剂及其用量。结果显示丙酮CaCl2盐溶液分离二醇型人参皂苷效果最佳。分离萃取二醇型人参皂苷最佳条件为皂苷(g):5% CaCl2(mL):丙酮(mL)=4:5:35。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林生物资源丰富,但农林生物质利用还很局限,项目将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生物质醋液生产原料的筛选、基本理化性质与得率的变化情况以及转化技术的研究,并确定生物质醋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和生产流程。最终寻求一种农林生物质高效、无公害、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研制出高效稳定的醋液,对下一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有机生态农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试验结果表明:在...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
为了了解红芪的磷素吸收动态及掌握红芪干物质积累规律,给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施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芪单株地上部分磷素的快速积累期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红芪单株根磷素的快速积累期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下旬,坡缕石施用量与红芪的磷肥农学效率和当季利用率均呈极显著二项式相关;9月下旬,P3、P2处理的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CK提高53....
为了提高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 velezensis 6-61活性物质的产量,为进一步开展6-61菌株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对6-6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硫酸铵沉淀对菌株6-61发酵液进行处理并检测抑菌活性,初步确定了该拮抗物质为蛋白质。采用单因素试验对6-61菌株的发酵培养基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筛选,并采用16(44)正交实...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
为了无损检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应用便携式高分辨率光谱仪及内置钨卤灯光源的叶片夹采集小麦叶片的反射、透射光谱数据,采用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反射、透射光谱间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反射光谱的最优检测模型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为0.950,预测标准偏差SD为0.12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7%。检...
为水稻的基因水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利用由小穗小粒型品种‘密阳46’和大穗大粒型品种FJCD建立的一个包含130个家系F10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在武夷山和莆田环境下测定其株高,进行QTL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武夷山环境下检测到2个加性QTL,位于1、2号染色体上,其中主效qPH-2-5解释了26.2%的表型变异;莆田环境下检测到4个加性QTL,分别位于2、2、2、6号染色体上,共解释了20.61...
农业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乎国家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式,而农业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由多种能力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立足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分析了农业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系统,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进一步开展评价研究和管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为了更有效的改良和利用现有的玉米地方品种,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46份河南省优异地方品种,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复鉴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7734),其次为穗长和穗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具有最大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P=0.6518),而穗行数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因此,提高千粒重,同时兼顾其它产量性状是提高...
建立“三品”监管长效机制既是维护“三品”认证有效性和品牌权威性的需求,又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的有效措施。此文分析了“三品”监管现行制度和形势需求,认为可通过构筑企业自律、风险防范、依法查处和追溯管理“四道防线”,逐步健全“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并对此提出做好当前“三品”监管工作的具体建议。
为了充分了解掌握云南特有较少民族——普米族的主要居住地及农业资源利用情况。笔者分别对云南普米族主要居住地兰坪、宁蒗、玉龙以及维西县的社会经济情况、普米族居住地环境、农业植物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普米族居住县的社会经济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生态环境普遍良好;所调查的普米族村寨种植的农业资源类型及其利用主要以豆类、杂粮为主,其他农业资源类型因地域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云南普...
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板栗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板栗雄性  不育  研究进展       2011/8/30
本文概述了板栗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包括板栗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生理生化因素与板栗雄性不育的关系,以及不完全雄性不育板栗(短雄花序板栗)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等,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板栗雄性不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山东禹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经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