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区域环境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区域环境学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6.269 秒)
通过对位于非季风区的柴达木盆地、过渡区的临夏盆地两个早更新世典型湖相沉积剖面孢粉记录的研究, 揭示出早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地带性植被整体以疏林草原/草原为主, 临夏盆地早期为柏疏林草原后演变为针叶林/针叶林草原而后又演变为疏林草原; 已有的季风区黄土高原孢粉资料表明三门古湖早期为疏林草原后演变为松林/针阔混交林, 泥河湾古湖为针叶林后演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表明早更新世时自西向东湿润程度增加, 并且...
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其特点的分析可知,采用基于技术的补贴手段能够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基于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
研究表明,按照半个世纪以来黄河入渤海泥沙实际状况推算,渤海将于200年内消亡,100年后已无航海之利,其作为中国陆内最大水体的生态功能也将逐步丧失,治黄方略在传统诸种避害趋利思考的基础上,应增加“拯救渤海”的考虑。为此提出:浚通黄河故道,“引黄(河)入黄(海)”,将黄河泥沙导入黄海;在小浪底以下黄河下游河床上铺设大型输水管道送清水入山东,供下游生产、生活之用。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一大主要威胁,对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结构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措施和策略。
针对稀硝酸生产的特点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包括原材料、产品、资源及污染物在内的稀硝酸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剔除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筑了稀硝酸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方法,最后根据国内外稀硝酸生产运行数据。结合某稀硝酸生产企业,对此加以应用说明。
通过对校园室内空气的监测,将所得到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最高分指数与平均分指数兼顾的空气质量指数法对室内空气中NO2、NH3、SO2、甲醛、PM10和细菌总数6种污染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居室功能对空气质量指数有影响,装修时间的长短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教工住宅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质量指数数值大于学生公寓.
采用静态箱法对某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填埋时间对填埋垃圾的产甲烷速率具有明显影响,垃圾填埋后2年左右甲烷释放速率达最大值,而后甲烷释放速率又开始下降;由于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夏季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春季;一天内甲烷释放速率变化较大,上午11:00左右甲烷释放速率达到最大,下午逐渐下降,夜间至凌晨甲烷释放速率最低;由于降雨导致温度下降和覆土层含水率增加,填埋场甲烷释放速率...
通过分析居住在老年公寓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公寓服务管理体系行为活动的特征,依据这一特殊人群对户外环境空间需求,提出了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空间要素的基本类型和设计要点。
笔者以合肥市的居住小区为例, 分析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水环境的重要性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 建议。
通过对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户外环境空间的实际利用状况和功能适用性进行调查, 分析老年社区户外环境的建设现状, 以期为 今后创造赏心悦目、易于交往、充满活力的老年社区户外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根据1661~1680年东北地区逐年人丁增长和起科耕地面积、相关政策与气候变化信息, 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移民开垦与华北水旱灾事件的互动关系, 为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异地响应提供了实证. 发现: 1661~1680年间东北的移民开垦是对华北旱灾事件的异地响应, 1665~1680年移民开垦高峰期总体上对应于直隶、山东的1664~1680年的旱灾频发时段和东北的少灾期, 其间3次移民垦殖的峰值分别对应于3...
根据江西定南大湖深346 cm泥炭剖面, 16个14C年龄和76个孢粉样, 重建中国华南南岭山地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历史: 大约18330~15630 cal a BP, 景观是落叶阔叶林, 气候温凉偏湿; 15630~11600 cal a BP, 孢粉植被是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 气候温和湿润; 11600~6000 cal a BP, 孢粉植被演替为栲/石栎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 ...
为探讨树木年轮化学在研究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价值及西安某些地区的化学元素污染历史, 研究了采集于西安市西郊某钢铁厂和长安区一村庄附近的椿树和桐树树盘以及相应位置的土壤样品, 用湿法消化和ICP法检测了1992年以来逐年树轮及2007年土壤中Cd, Mn, P, Pb和Zn五种元素的浓度. 结果表明树轮中部分元素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该钢铁厂的运营历史相一致. 通过计算各元素的自相关系数, 从统计学角度发现...
根据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城市化的生态预警模型,将警报级别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5级,并从资源预警、生态预警和环境预警3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设立了预警参照标准与预警界限、警灯、警度,对河西走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西走廊及五大地市按照预警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河西走廊、嘉峪关市和酒泉市。其中,河西走廊的生态用水比重、植被覆盖...
宜居城市研究进展     宜居城市  理论  进展        2009/1/16
城市宜居性与安全性是当前国际国内城市居民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该领域方向研究进展,探讨宜居城市的理论系统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从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国际城市宜居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西方宜居城市研究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工作方向;其次,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宜居性研究的兴起,一方面我国参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我国人居环境奖评定促进了我国宜居城市建设探索,另一方面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为宜居城市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