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河流泥沙工程学 >>> 水沙动力学 河工学 河流泥沙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河流泥沙工程学相关记录265条 . 查询时间(4.003 秒)
根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总结报告,建立小流域土壤流失量、轻度以上侵蚀土地面积与农地、林地、荒地、其他用地面积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流失量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面积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1)农地、林地、荒地、其他用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2 353、2 319、12 1...
上海属平原河网地区,中小河道承担着农业灌溉、防汛排涝、引清调水和生态维持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小河道的面貌已经大大涉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上海于2006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万河整治行动”,在整治行动中各级部门注重新机制建设,在资金筹措、建设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突破了多个制约农村地区水环境面貌改善的瓶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实践中的新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
以昆明市玉带河~篆塘河生态治理为例,介绍了在城市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针对治理河段岸边用地紧张情况下,提出充分利用河底空间资源,在河道内设置子河槽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思路,既达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丰富了河道景观,也节省了城市的土地资源,减少了由于河道治理产生的拆迁工程量,同时给河道水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健康河道的理念。
以泥沙颗粒为载体,以天然水配置营养液进行生物膜培养试验,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前后的形貌变化,并用图像处理和梯度计算的方法对获得的灰度图片进行分析,发现泥沙颗粒因生物膜的生成而发生较大变化, 群体泥沙互相粘连,形成网状结构或絮状结构等,单颗粒泥沙因为生物膜的存在使得长膜沙相比原状沙其表面导数更多地集中于0值附近,其中,X方向梯度幅度特征值相差4.11%,Y方向梯度幅度特征值相...
本文利用薄层刚度矩阵法计算模态频散曲线及表面质点竖直向振动有效相速度,分析了几种典型层状介质的土层参数变化对模态频散及有效相速度影响 结果表明:模态频散及有效相速度对泊松比变化较敏感,密度,阻尼比变化对模态频散及有效相速度影响可以忽略, 由模态频散或有效相速度数据分析土层剪切波速时, 可以事先设定土密度及阻尼,预设值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高阶模态比基阶模态对深层剪切波速变化敏感, 结合高阶模态频散分...
一、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理论 该课题推导了河床表面泥沙颗粒间的引力,从壁面绕流机理出发,给出了泥沙颗粒推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泥沙颗粒的起动流速公式,引入无量纲粒径参数后,给出了不需试算的起动流速计算公式。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上述起动流速公式基本上能反映实测资料的变化规律,在0.001~10mm的粒径范围内,公式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粒径大于10mm时,偏差略大。
攀钢二期工程生产用水来自建于攀枝花市金沙江弯曲河段凸岸的深井泵站,安装有深井泵20台,日供水量50万t。它的运行正常与否关系到攀钢二期工程是否能正常生产。但该泵站自1989年3月建成后仅经历1个汛期,其取水口即被大量泥沙淤塞,不仅使泵站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泵站设备也遭到损坏。此项试验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求一个有效而又经济的整治方案,使取水口不再受泥沙淤积之害,确保攀钢二期工程生产用水的正常供应。
该课题确定砂袋的制作方式、充灌,铺设和控制方式,袋体铺设与船舶移动方式的关系,砂袋顶充灌的厚度、宽度、长度及成堤方式;确定了专用船及铺设设备的结构形式及技术参数;针对施工区域远离陆地的特定条件,选择切实可行并确保高程质量的定位方式,开发适用的测量定位监控软件系统,进行施工延时动态监测;袋装砂堤心充灌及铺设工艺和设备的选定必须实现机械化,确保施工的高效率;采用袋装砂堤心水下充灌及多层砂袋与反滤布同时...
该项目在调查、分析污染状况后,针对三河(桃浦河、走马塘、龙珠江)底泥的特征,利用了底层污泥颗粒表面带有电荷的特性,即带相同电荷时,相互排斥,排斥力和排斥能大小与颗粒间距离和所带的电荷数量有关。经试验,选用与底泥颗粒表面带有的电荷相反离子型的高分子絮凝剂加入并均匀搅拌混合后实现电荷中和架桥,使底泥产生絮凝,快速沉淀,这是该项目的技术关键。
依据淤积情况和试验要求,1990年以节制闸排水冲淤情况观测及效果分析为主,1991年上半年以船闸冲淤试验和回淤状况观测为主,并制备冲淤机具。1991年7月~10月以冲淤机具为主。在冲淤方式上亦可分为排水对闸下减淤和清淤机具减淤试验两大内容。
深埋砂层取原状样技术研究     技术  深埋砂层       2008/12/9
从国内外各类取砂器钻进、取样、退样、试样制作等工序对原状样的扰动入手,从钻具结构、钻进工艺、取样方法和退样方法综合考虑,研制了深埋砂层取原状样技术,主要成果如下: (1)独创的双滑动机构及隐式护样机构。能完成薄壁管靴超前压入砂层并随地层密实度而自动调节超前置,由于有限位功能,管靴始终保持超出钻头底唇lOmm,防止冲刷砂样,而护样机构完成托样、护样功能,保证100%的回收率和100%成功率。 (2...
水电站尾水河道水工模型试验方法的建立和改进。提出了用定床与动床模型试验方法寻找优化清挖方案并确定近期与远期的清挖工程经济效益。
800m3/s时两河同时泄洪,并尽量防止和减少清水河两坝间人工湖的淤积。通过清水、浑水及动床试验,并运用不同调度方式,基本可以达到上述要求。物理模型试验和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所得各区冲淤情况非常相近。
太湖湖底淤泥测量的研究     太湖湖底  淤泥测量       2008/11/27
该项目应用 SILAS走航式水底淤泥连续密度测量系统结合钻孔取样信息及 GPSRTK 无验潮测深技术,提出了测定浅水型湖泊、河道及水库淤泥的新方法,获得了按密度值划分太湖浮泥、流泥、淤泥、淤泥质土的成果,绘制了太湖各种密度值淤泥的水平、垂直分布图并计算出太湖浮泥、流泥、淤泥、淤泥质土的储量,为太湖疏浚、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1 提出了按密度划分淤泥、...
利用天然和人工环流防沙入渠,是渠首防沙工程措施的主要原理之一,而利用弯道环流改变底沙运动方向,从而减少进入渠首的泥沙,是比较经济可靠的手段。利用弯道环流防沙的取水工程主要有人工弯道式取水及曲线形沉沙池。国内外对弯道环流进行了一些理论和试验研究,但结合上述取水防沙工程进行人工弯道上水流及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甚少,致使人工弯道式取水及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仍处于利用经验尺寸和依靠试验方法的阶段。这主要是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