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有色金属冶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有色金属冶金相关记录199条 . 查询时间(0.797 秒)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Ti4+前驱体FePO4·2H2O,并以乙二酸为还原剂,与Li2CO3反应在常温下球磨合成LiFePO4前驱混合物,后经热处理得橄榄石型LiFePO4。用SEM,XRD,EIS和恒流充放电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摩尔分数)Ti4+掺杂的LiFePO4拥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该样品在0.1C,1C和2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130和125 mA·h/g,...
以盐湖水氯镁石氨法一次沉镁后的母液经碳酸氢铵二次沉镁得到的复盐MgCO3·(NH4)2CO3·H2O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碱式碳酸镁。研究液固比、Mg2+用量、预氨量、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6,Mg2+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的摩尔比为1׃1,热解温度为90~100 ℃,预氨量为0.2 mL/g复盐和热解时间为4.0 h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碱式碳酸镁质量达...
研究添加剂强化拜耳法种分分解的微观机理。把改性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聚丙烯酸钠混合添加剂加入铝酸钠种分溶液中,对添加剂混合比例、浓度和添加时间等影响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速率进行探讨,在分解过程进行8 h时,对氢氧化铝晶体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可加快Al(OH)-4扩散到晶种表面,Al(OH)-4经化学反应产生Al(OH)3以及OH-扩散到溶液本体的过程,达到强化分解过程的目的;与未...
用Na2S浸出-SO2沉淀法对金川公司铜渣氯浸渣中有价元素的分离和富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浸出温度、Na2S浓度,Na2S与S0的摩尔比及浸出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a2S浓度为0.5 mol/L,Na2S与S0的摩尔比为1∶4,温度为25℃,浸出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平均渣率为26.52%,贵金属平均浸出率为10.63%,浸出渣中贵金属含量为原渣的3.96倍;向浸出液中通入S...
采用自行研制的高温电阻测试仪,分别测定电极石墨和不同TA含量形稳粒子增强剂的TiB2复合涂层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在960℃时,不添加TA的TiB2复合涂层的电阻率为30.3μΩ·m,比国家标准对铝电解用半石墨阴极碳块的电阻率的要求值低,可以用于实际生产;添加TA会使TiB2复合阴极涂层的高温电阻率增大, TA最大添加量不能超过6%。
提出硫酸铵浸出法处理锌烟尘的新工艺。该工艺利用不同温度下锌在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差别,先在高温下将锌浸入溶液然后降温冷却,使锌呈含F和Cl很低的复盐析出,然后回收。以株冶集团锌烟尘为试料,对浸出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和硫酸铵浓度显著影响锌的浸出率;最佳浸出条件是:液固比为16׃1,硫酸铵浓度为4.0 mol/L,pH值为5.5,浸出温度为90 ℃,浸出时间为4 h,在该...
新型Ni-Cu复合镀层的制备         复合电沉积       2009/8/27
采用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5~10 µm的铜微粒(晶粒粒径为52 nm)制备Ni-Cu复合镀层,探讨阴极电流密度、镀液的pH值与温度、搅拌速度、铜微粒含量和镍离子浓度对Ni-Cu复合镀层中铜微粒共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如下:七水合硫酸镍250~300 g/L,六水合氯化镍30~60 g/L,硼酸35~4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05~0.1 g/L...
对主要成分为Cr72Fe18Mn10的粉末混合物进行机械球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M ssbauer谱仪对球磨不同时间的样品的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存在铁磁性的α-Fe及Fe基的超精细场分布组元和顺磁性的Cr基固溶体,球磨30 h能形成顺磁性的纳米晶Cr-Fe-Mn合金;样品的矫顽力随球磨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球磨12 h时样品的矫顽力最大,为17.313 kA...
在氯化物-硫酸盐体系中,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得了光亮Ni-Fe二元合金箔。研究了Ni2+与Fe2+的摩尔比(n(Ni2+) /n(Fe2+))及Cl-、硼酸、柠檬酸、糖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电沉积Ni-Fe合金箔的铁含量和电流效率的影响规律。当电流密度为10~13 A/dm2, pH值为3. 17,温度为50~55℃,时间为10 min时,得到了Fe含量(质量分数)为23. 2% ~63. 0%, N...
研究一种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制取高纯镁砂的新方法。首先,用氯化铵溶液作浸出剂与菱镁矿轻烧粉反应分离硅、铁和铝等杂质,得到以氯化镁为主要成分的浸出液,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氨用纯水吸收;然后,将浸出液直接与回收氨进行沉镁反应制备氢氧化镁;最后,将氢氧化镁进行两步煅烧得到高纯镁砂。沉镁反应产生的氯化铵母液可循环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800℃将氢氧化镁轻烧2.5 h,得到的轻烧粉活性最高。在温度为110℃、...
对黄钠铁矾渣制备复合镍锌铁氧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黄钠铁矾渣与无烟煤按质量比为5∶1均匀混合,在800℃还原焙烧0.5 h,焙烧渣用0.5 mol/L硫酸溶液按液固比7∶1在70℃浸出40 min时,渣中93%的铁和镍进入浸出液中。浸出液经过净化除杂后得到含镍的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计量的硫酸镍和硫酸锌,采用共沉淀法,以NH4HCO3为沉淀剂,通过改变沉淀剂的用量控制pH值制备镍锌铁碳酸盐。将镍...
针对硫酸铅传统生产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能耗和成本高的缺点,以方铅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三步法即三氯化铁浸出方铅矿精矿、选择性除杂和化学沉淀法,将硫化铅精矿直接转化为硫酸铅粉末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产品转化率为97.39% ,纯度超过99%,平均晶粒粒度约为32 nm;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采用三步法不但可以简化工艺流程,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工艺过程中无铅蒸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产生,可以实现硫酸铅的...
以CaO和SiO2为原料合成2CaO·SiO2,通过测定SiO2浓度分析原硅酸钙反应活性的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计算渣中钠硅渣和钙硅渣分配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铝浓度的升高均有利于原硅酸钙的分解和溶出液中二氧化硅浓度的升高,溶出液中二氧化硅浓度最高增幅可分别达到9.97倍和11倍;同时,温度升高会显著促进原硅酸钙的分解与钙硅渣的生成,在136 ℃反应1 h后...
采用自悬浮−真空温压法制备纳米金属Cu块体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正电子湮没(PAS)实验、HMV-2型显微硬度计和用Arechimedes原理等测试手段研究压制压力、保压时间、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样品密度的影响;考察其热稳定性和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金属Cu块体材料的密度随压制压力、保压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提高,最高相对密度为96.15%...
采用机械热处理法制备Al-Mg-Li合金细晶板材,研究预热温度、中间退火温度及转向轧制对板材塑性开裂及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材在低温(≤300 ℃)轧制时往往开裂,将轧制温度提高到400 ℃,可获得无开裂的板材,但经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组织粗大,约为16 μm;降低中间退火温度虽然可以明显提高晶粒细化程度,但退火后采用单向轧制,当形变量较大时,板材会出现开裂问题;中间退火后采用转向轧制,不但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