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920条 . 查询时间(1.394 秒)
大陆裂谷是大陆岩石圈局部伸展形成的狭长构造带,以中心凹陷、两翼隆升、地壳减薄为特征,常伴有地震、火山和岩浆作用等现象,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热液-沉积型矿产资源。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强烈、广泛的陆内伸展作用,形成了环绕稳定鄂尔多斯地块的一系列大型陆内裂谷盆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裂谷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或)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效应密切相关,但对何者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昆仑、松潘-甘孜、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相继增生拼合的产物(图1)。相较于其他地体,羌塘地体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由南部较湿热环境向北部荒漠环境变迁的纽带,在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等多方面具有独特属性。一方面,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周缘高山、内部平坦,其深部可能正在发生印度与亚洲两大板块汇聚相交;另一方面,古老岩石圈拆沉后发生部分熔融,地...
新生代以来的板块汇聚对欧亚古地理格局以及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过程主要受控于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汇聚,板块的汇聚不仅导致了新特提斯海的向西关闭,也导致了特提斯构造域的造山带隆升、东亚季风的加强以及亚洲内陆中纬度的干旱化。对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间、过程、气候效应等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对西亚地区阿拉伯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时间的争议较大,存在晚白垩、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早中...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在早期形成的高大的冈底斯山造山带和中央分水岭造山带之间发育了一个广阔的中央谷地,该谷地隆起消失即标志统一高原(Tibet)的形成。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以“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古近纪隆升和消亡过程”(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Paleogene Central Tibetan Valley)为题,在国际...
亚洲内陆同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内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以及北半球最大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 (图1)。中亚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但经过中生代及新生代早期的长期剥蚀,直至新生代早期已经基本夷平。晚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中亚造山带发生构造复活,最终形成现今规模宏大、年轻的陆内再生造山带。在中亚造山带的南缘,分布着世界上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的新近纪风成红粘土沉积。鉴于中亚造...
俯冲起始是指从没有俯冲到有俯冲的过程,它改变着区域和全球的应力状态,是维系地球板块构造体制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俯冲起始留下的地质记录极少,目前俯冲起始的机制和过程依然不甚清楚。为解释俯冲起始的机制,前人提出了自发俯冲起始和诱发俯冲起始两种类型。自发俯冲主要由板片自身的负浮力驱动,而诱发俯冲起始则主要由外来应力主导。通常认为,自发俯冲起始伴随着上覆板片的伸展和地幔岩浆作用,因此,与伸展有关的岩石证...
大陆地壳的浮现(即大陆地壳抬升至海平面之上)对地球大气圈-水圈的化学性质和气候的长期变化造成剧烈影响。大量证据表明,大陆地壳在2.5 Ga之前就已经抬升至海平面之上 (Bindeman et al., 2018; Kump and Barley, 2007),如克拉通盖层广泛发育有2.7 Ga之前的古土壤和陆相沉积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从2.8 Ga开始呈现更为多样的年龄组成。此外,一般认为太古宙...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基石,已有的研究表明,某种形式的板块构造可能至少在早前寒武纪(如古元古代)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Wan et al., 2020, Science Advance),但其构造样式和现代板块构造的异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Zhai and Peng, 2020, Science Bulletin)。因此,有必要对早前寒武纪发生的构造过程进行识别和定量刻画。时间尺度(持续时间或速率...
已知造山带的垮塌多发生在造山期后,王二七及其合作者开展的构造和沉积研究揭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的伸展垮塌发生在造山主幕。
地球形成最初的十亿年是地质历史上最为扑朔迷离的一个时期。地球早期的高热流环境,强烈的陨石轰击,以及复杂的变质变形作用的叠加,使得诸多关键地质记录残缺不全。而与此相关的早期地壳-地幔的性质、地球早期的构造体制等问题仍然是现今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问题。从地球化学角度而言,硅酸岩地球由原始地幔、亏损地幔和陆壳三个储库组成,其中亏损地幔是原始地幔部分熔融、熔体抽取形成地壳之后的残余。如果地球早期确实有大量陆...
甲烷不仅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问题,也被认为与地质历史上的氧化事件和雪球地球事件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太古代大气富含甲烷,大氧化事件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甲烷生成量减少或甲烷从地球上逃逸;然而,尚不能排除甲烷的厌氧氧化作用(AOM)。现代海洋中,生物甲烷90%以上被硫酸盐所消耗,但是太古代的海洋富含铁锰而贫硫酸盐,于是科学家猜测,铁锰的还原可能是当时甲烷降低的重要原因。然后,迄今为止,在前寒武地层中尚...
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的阿尔金断裂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因此,认识阿尔金断裂新生代的走滑活动历史及模式,对理解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过程和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目前关于阿尔金断裂的演化模式等问题尚存有争议。
伊朗高原由新生代时期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的阿拉伯—欧亚大陆碰撞产生(图1a)。相比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海拔较低、面积较小,且阿拉伯与欧亚大陆不仅碰撞时间较晚,碰撞后的汇聚量也较少。因此,伊朗高原可能类似于尚未成熟的青藏高原,是研究陆陆碰撞早期阶段陆内变形及相关构造响应的理想实验室。
俯冲板片为板块构造动力过程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引擎。板片的负浮力提供了力源,但板片的强度也强烈影响俯冲动力系统。强的板片可以形成现今地球的单侧俯冲系统,而弱的板片容易形成双侧俯冲(e.g., Gerya et al., 2008)。实验室测得的岩石强度参数表明岩石圈由于温度低,强度会非常大。但地球物理成像却显示板片在地球内部呈现连续的、分段的、弯折的等复杂形态,这可能表明板片并没有它在浅部时那么强。...
地幔过渡带是410 km和660 km深度的两个全球规模的不连续面之间的地幔部分,俯冲板块和地幔对流以热扰动的形式在地幔过渡带的上(410 km)和下(660 km)边界诱发相变。地球物理观测广泛用于揭示过渡带410-、660- km间断面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理解地幔对流模式、了解俯冲板块的形态特征、温压变化、物质组成等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