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物理化学相关记录10751条 . 查询时间(2.371 秒)
基于过硫酸盐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基质严重地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过硫酸盐能够以电子转移的非自由基机制氧化降解污染物,而催化剂主要起电子转移媒介的作用。这一技术不易受水环境中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常见阴离子和天然有机物的影响,对目标污染物的氧化去除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实验现象初步显示这一技术有望实现污染物的降解...
基于糖平台的生物炼制可以制备各种碳基化学品、材料和燃料。相较于葡萄糖和纤维素,果糖更容易高选择性地催化转化制备5-羟甲基糠醛等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因此葡萄糖异构化果糖已经成为生物炼制过程中的重要反应步骤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葡萄糖经化学催化异构化果糖的反应机理,并基于异构化催化剂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化学催化葡萄糖异构化果糖的研究进展。此外,本文在分析各种葡萄糖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
采用简单固相法成功制备了CeTiO4/g-C3N4-x(CTO/CN-x,xg为g-C3N4的添加量)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测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电化学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发现:CeTiO4与g-C3N4层状纳米片紧密复合,并成功构建了界面异质结结构;形成CTO/CN...
多肽具有分子量小、易于合成、生物兼容性好、稳定性高及序列灵活多样等优点。因此,多肽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元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电化学分析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设备简单、检测范围广且易于操作。本文介绍了基于多肽识别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包括多肽的修饰与固定化、多肽与待测物的识别及检测原理;综述了近五年多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小分子、蛋白质、细菌和病毒的检测;展望了肽基电化学生物传...
硝酸盐型卤水是盐湖卤水、硝酸盐工业、废水处理中普遍遇到的电解质溶液体系.硝酸盐具有极高的溶解度,实现硝酸盐型复杂电解质体系物性和相平衡的精准热力学表达依然具有挑战性.以煤化工废水的典型体系Na+//NO3-,Cl-,SO42--H2O为对象,以改进的eNRTL模型为基础,由活度系数模型、溶液物性模型、物种热力学模型和固液相平衡模型构成了电解质体系的综合热力学模型.利用二元体系的冰点、饱和蒸汽压、等...
分别以直接热聚合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二维硼掺杂氮化碳(BCN)和四氧化三锡(Sn3O4)半导体材料,采用超声复合和煅烧复合两种方法构建了BCN/Sn3O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不同复合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光电性质的影响;以可见光下光解水制氢和活化氧制过氧化氢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
通过湿化学法与低温界面聚合法在慢速滤纸上依次沉积二氧化锰(MnO2)与聚吡咯(PPy),制备出PPy/MnO2纸基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Py的沉积较好地保留了滤纸的多孔结构,并能覆盖MnO2颗粒,形成较大活性面积;其中MnO2/PPy-400单电极的比电容可达1487.1mF/cm2;在光强为1kW/...
通过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钛酸四丁脂(TBOT)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电纺成纤维膜(PVDF/TBOT);然后在150°C下通过一步水热法将电纺纤维膜中的TBOT还原成二氧化钛(TiO2),制得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原位生长有TiO2的PVDF纤维膜材料(PVDF/TiO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仪和傅里叶红外(FT...
利用上转换粒子(UCP)能够将长波长的近红外光转换成短波长的紫外-可见光的特性,以UCP为内部光源、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BAPO)为引发剂,溴化铜(CuBr2)/N,N,N′,N″,N″-五甲基二乙三胺(PMDETA)为催化剂,在980nm近红外光的辐照下,实现了近红外波段下的光诱导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通过调节聚合条件,对聚合过程及聚合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
以传统具有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的荧光素作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荧光素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中,制得荧光素位于链中央的荧光素基PGMA(Flu-PGM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等对Flu-PGMA的热学性能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PR655光谱仪对白光发光二极管(LEDs)的器件性能进...
研究了在不同的半导体体系(TiO2, CdS和C3N4)中, Ni2P光催化甲酸(HCOOH)分解制氢的助催化效应. 作为助催化剂, Ni2P与3种半导体形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HCOOH分解制氢活性. Ni2P/TiO2, Ni2P/CdS, Ni2P/C3N4 3种光催化剂最优的产氢活性分别为41.69, 22.45和47.67 μmol·mg-1·h-1, 分别为纯TiO2, CdS...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夏川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发出铅单原子合金化的铜基催化剂(Pb1Cu),实现了CO2高活性、高选择性还原制备甲酸盐,并探究了该过程的理论机理。
以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复合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出SAPO-34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旋蒸浸渍法制备出CoCrx/SAPO-34系列催化剂(x=0.05~0.25).考察了该类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酸性,并以1,2-二氯乙烷(1,2-DCE)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其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Co3O4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Cr掺杂量为0.06的CoCr0.06/SAPO-34对1,2-DCE...
研究了不同水热老化温度对钾(K)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结构及其NH3-SCR(NH3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还原技术)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K中毒对样品结构影响较小, 但明显降低了其NH3-SCR性能, 在350 ℃ 时, K中毒样品0.4K-Cu-SAPO-18的NO转化率为65.88%, 明显低于未中毒Cu-SAPO-18样品的90.85%. 水热老化温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结...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 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 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 在 -0.6 V(vs. 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其高选择性不仅来源于丰富的表面缺陷, 更主要源于其独特的针状结构所带来的尖端电场效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