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政策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人口政策学相关记录499条 . 查询时间(0.612 秒)
“单独二孩政策” 实施初期出生堆积的程度取决于“生育潜能存量” 的大小和其释放比例及释放进度。文章根据计生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已有的对全国“ 单独育龄妇女” 的预 测结果进行推算, 如果2014 年年初全国统一实行单独二孩政策, 全国的生育潜能存量将达到约2000 万人, 其中的60%左右会在政策调整后逐步释放, 并主要集中在政策调整的最初几年释放, 由此带来的出生堆积不可避免。生育政策调整对不同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育政策历经了波浪式的发展历程。文章结合社会机制相关理论对此过程进行梳理, 发现生育政策的变迁伴随着社会机制的不断调整, 表现为从20 世纪 50 年代的以“行政—计划”、制约模式为主, 逐渐转向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 指导—服务”、保障模式为主。当前, 生育政策开始跃出单纯行政命令的简单模式与范畴, 在社会机制的关照之下, 将单一的制度性力量柔化为隐含于整体社会架构之下...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已整整一代人了, 政策施行虽然取得了控制和减缓人口增长的效果, 但也付出了极高的社会代价。理性反思和科学评价计划生育政策的是非得失, 不 仅关系到如何看待计划生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 更是深化认识人口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鉴于政策长期执行带来的重大人口与经济社会风险, 研究认为, “单独二孩” 只能作为短期的过渡政策, 应摒弃“人口是负担” 的传统思...
1998年以来韩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超低水平。文章根据2000、2005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时期孩次递进比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总和生育率,分析了生育率的变化。总和生育率在2000- 2010年间总的变化不大,但其构成、尤其是初婚和一孩到二孩的时期递进比波动明显。2000年以前的生育率虽有明显地区差异,但较为稳定,2000年起差异开始增大,特别是初婚和二孩递进比的地区差异较大。妇女受...
居住证积分制具有变条件管理为积分管理、积分标准多元化且动态可控、公共服务梯级化、突出能力和贡献导向、重视本地利益、促人向上等特点,但也存在忽视低收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效率手段解决公平问题、关键性服务可能虚化、难防造假寻租等不足。完善该制度,需改居住证为居住卡,使其成为流动人口消费“一卡通”,降低申办条件,扩大公共服务范围,但在公租房、子女教育等关键服务上应设立合理门槛; 拿出适当指标,分给积分未...
文章使用ELES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多层次需求水平进行了理论测算,并据此设计了阶梯式低保救助机制。研究表明,当前的实际低保标准过低,仅占理论测算值的43.7%-56.2%;以恩格尔系数为衡量基准发现,低保理论值比实际值更有利于实现政策目标。在调整机制上,低保线与若干经济变量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从阶梯式低保线占上年人均消费支出比重来判断,食品线约为19%、基本生活线约为29%...
文章根据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人户分离人口包括市内人户分离和常住外来人口两类人群,前者大多是由于城市内部的经济社会差距和住房方面的原因迁移,主要的户口福利造成的人户分离;后者更多的由于地区经济差距和就业方面的原因迁移,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人户分离。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不断上升,并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发展新区集聚,两类人群的集聚区在空间上小部分重叠,大部分毗邻,前者位置更好。人户分离人口居住区位...
文章在阐释积分制实施背景的基础上,利用深圳市2010年至今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积分制入户“门槛”中有关学历和年龄的要求逐年提高;积分制在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改善城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倒挂”现象和优化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的同时,趋向于吸纳高学历、高技能及40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居住地长期停留,人口的流动方式由“个体流动”向“家庭化迁移”的转变进程加快。文章指出,积分制也存在着某...
文章在诠释市民待遇含义的基础上,根据本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在享受市民待遇上的差别及公共财政需要负担的市民待遇,量化出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45个城市自由落户的财政成本。结果显示,自由落户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成本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外来人口的结构而非外来人口的规模,只简单考虑外来人口总量、忽视外来人口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自由落户的资金缺口。受地区间公共资源丰度差异大、人口流动极化倾向明显、规范化的...
虽然中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残疾人劳动参与率始终不高。残疾人劳动参与率不仅反映出个体的劳动参与决策,也体现出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度。2012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剔除无劳动能力的因素后,残疾人劳动参与率为62.63%。文章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学特征是影响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最主要的因素,康复服务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作用不同...
为了深入考察贫困测量误差对瞄准效果评估结果的影响,文章使用2010年河南和陕西省的农村低保执行状况调查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传统的收入贫困识别策略和多维度贫困识别策略下的农村低保瞄准效果。结果发现,除家庭人均收入外,影响农村居民获得低保的因素还包括家庭人口结构、人力资本状况、家庭财产拥有情况。如果仅通过家庭收入来识别贫困,农村低保会存在严重的瞄准偏误。当通过多维度贫困识别策略控制贫困测量误差后,农村低...
文章通过划分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期间对子女教育选择形式的类型,采用实证调查数据揭示了双亲外出留守型农民子女向上流动进入大学的概率最低,滑入犯罪的概率最高;研究结果显示,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比随同父(母)外出的流动儿童进入高层次院校的概率更大,表明流动儿童不稳定的受教育过程、高考返回原籍等因素影响了其向上流动的概率。因此,国家应当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形式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干预,减少双亲外出留守型儿童的数量。
依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文章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展现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减弱、家庭化进程已完成第二阶段并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流向仍呈现向沿海地区集中但已展现出分散趋势、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等一系列明显特征;流动人口面临的失业增加、社会保障缺失、子女...
本文从生育决策行为的序次模式的视角出发, 将农村一男户和一女户的再生育意愿在数量和性别两个维度上进行比较, 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0 年采集的三省六地“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 数据, 运用样本选择的Probit 模型,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男户和一女户的意愿再生育孩子数量没有显著差异, 都希望再生一个孩子; 二者在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女户更想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