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人物 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322条 . 查询时间(1.587 秒)
张兴梅,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分子神经生物学。学科领域为:适配子筛选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曾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利用SELEX技术已经成功筛选出特异针对人AChE、EGFRvIII、BACE1等分子的核酸适配子,研究结果发表在 “Acta Pharmacol Sin”、“Brain Research” ...
陈荣清,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美因茨大学博士,中组部“青年千人”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癫痫性抽搐的形成机制和干预机理研究,以及神经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
曹雄,博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抑郁症等重大精神疾病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主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Nature Med.、Stem Cell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获得奖励: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三);日本神经科学会旅行奖(2014年)。研究方向:重大精神疾病神...
高天明,博士,1960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粤百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Neurosci Bull副主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国内外首次发现“钙缺乏”是脑卒中神经元死亡的新机制,修正了传统的钙超载学说;并从“细胞内补钙”的新视角,发现了治...
张俊然,2001年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2008年6月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神经信息学方向)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影像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11~2014.3先后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17.12~2018.11在四川地方政府任职,熟悉政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
胡晶琼,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六年制德语医学系,后留校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获同济医科大学神经内科临床神经病学脑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4-2009年于美国华盛顿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从事干细胞基因治疗临床相关博士后工作五年,师从国际著名干细胞治疗领域...
何苗研究员,研究方向:神经元相互联结所构成的神经环路是承载学习、记忆、情感等多种脑功能的结构基础。神经环路的发育构筑依赖于遗传程序的精密调控,其正常功能依赖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协同互作。脑内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数目繁多、种类丰富。识别、标记和操控不同神经细胞类型是研究大脑神经环路发育、连接和功能的重要切入点,也有助于深入认知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开发相应的诊疗手段。
杨振纲,男,1970年5月生,河北涉县人,汉族, 研究员。2003年7月在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任讲师,2004年2月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做博士后。2007年3月1日应聘到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任研究组组长,副研究员。2009年6月任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获得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禹永春研究员,研究方向: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皮层神经突触环路发育。本研究组的研究目标是揭示大脑皮层如何形成神经突触环路,不同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环路的发育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并试图阐明这些神经环路处理信息的机制。我们将利用多通道膜片钳记录、脑片光学刺激、电场转基因、小鼠遗传分析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手段,应用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模型对神经环路发育进行分子到整体水平的研究。
俞洪波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先后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在MIT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基于内源信号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复旦大学搭建了整体动物双光子激光成像系统,对方位选择性的视网膜、外膝体和皮层机制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并采用自组织计算模型研究视觉信息在皮层的编码与功能组织模式,并发表于Science、Neuron、 PNAS、Neuroimage等杂志。目前...
解云礼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奥地利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这期间主要从事神经元发育和神经干细胞工作,主要成果发表在Neuron, Current Biology, PNAS, EMBO J,J Neurosci和 J Cell Biol 等杂志。2014年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王中峰研究员,近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视网膜神经回路突触传递及其调控机制;2)青光眼视网膜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以及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对神经元损伤和再生的作用研究。
Thomas Behnisch研究员,研究方向: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中的神经信号通路,和记忆、学习形成的细胞机制。
鲁伯埙,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兴奋性分子机制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揭示了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代表性疾病亨廷顿病的多个潜在药靶及疾病分子机制,系列成果以第一作者或最终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eLife、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期刊发表,成果被多个著名期刊/网站多次专门撰文介绍和正面评价:多篇文章被同行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
高俊涛,副教授,1976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2000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生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