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人物 物理学相关记录490条 . 查询时间(2.068 秒)
杨仕友,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1. 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Board Member of COMPUMAG)2. 国际应用电磁学与力学计算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of ISEM)3.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4.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
刘建军,男,1964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1987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学习,1987年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于1989年毕业。1994-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学习叶轮机械,1998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叶轮机专业委员会委...
晏世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原子核理论: ①原子核集体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 ②原子核及其他有限体系非平衡输运理论,③中重核及重核的核反应理论,④量子经典多体系统。生物物理: ①生物化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②生物化学网络, ③生物物理过程中输运问题。
张丰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原子核物理及与其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 在重离子反应机制、原子团簇热力学和碰撞动力学性质、生物模型分子与溶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卓有建树。 在建立描述重离子碰撞机制和原子核多重碎裂的理论模型,研究热核性质、原子核液气相变和探索新的反应机制等方面做出一些创新性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 在钠原子团簇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运动模式,首次提出通过测量同位旋相关的径向膨胀流来确定同...
郭新恒,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粒子物理理论。重点研究重夸克物理,非微扰强相互作用,中微子物理等。具体研究方向有:含一个及二个重夸克的重子性质;重味强子衰变中的CP破缺;格点规范数据延拓;Bethe-Salpeter方程;势模型;重介子性质;新强子态的研究;强相互作用中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中子星性质研究;中微子物理研究,包括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相关的理论研究,超新星中微子探测,中微子混合角θ13...
王乃彦,院士,核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并被聘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激光与粒子束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核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该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国家“863”计划高功率准分子激光研究项目负责人,“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和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成员等学术职务。
唐孝威,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江苏无锡人。 195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高能实验物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60 年代直接参加中国原子弹、氢弹研究设计与试验,和同志们在中子点火和核测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70 年代末领导中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个高能物理科学实验组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胶子。 8...
郭后扬,男,1965年出生。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以及中科院王宽诚基金会科研奖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美籍外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美国Tri Alpha Energy 新型核聚变能源研究开发公司首席科学家,首席实验战略家,实验运行部主任。从事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物理、以及核聚变能源的研究及开发工作。2010年入选中科院“千人计划”。
万元熙,1939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9月,大学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1967年9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73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等离子体所副所长、所长、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
肖云汉,1965年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2010年1月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时间两年),2010年6月任江苏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1981至1993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入工程热物理所...
陈海生,1977年生,山东滕州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2005年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2009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工作,任Senior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Research Fellow等职;2009年11月入...
何为,1957年8月生,男,博士(联邦德国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邀评委,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从1985年即从事电磁场理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自1991年至1997年在联邦德国汉堡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工作期间,在国际上首先构造出包含骨骼肌任意纤维方向...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1982年、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严良俊,男,1964年9月出生于湖北荆州,博士,教授,博士生生导师。长期从事电磁探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野外试验与理论教学工作。
熊永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员。国家精品课程《电机学》主讲教师。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开发有大型同步发电机预防性试验专家系统软件、电机学网络课程和电机学多媒体教学系列软件。研究方向:新型电机、特种电磁装置理论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2次,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4部,专著1部。联系方式:027-8754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