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人物 物理学相关记录490条 . 查询时间(2.311 秒)
王红理,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实验物理中心教授,1982年9月-1986年6月,北京大学物理学系上学,1986年6月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士学位;1986年7月到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现理学院)工作至今;期间获得西安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到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到香港理工大学访问交流;2014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接受培训;1991年晋升...
丛龙庆,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天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在南洋理工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上海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研究员工作。于2021年3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丛龙庆副教授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超过4300次,h-index为33,其中JCR一区37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担任40余种国际知名...
王恺,南方科技大学电子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职称),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研究方向为量子点显示、量子点光电探测和硅基片上量子点光电器件。聚焦国家新型显示重大需求,在量子点高效光子产生、均匀光场调控、微纳尺度高效散热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190余篇,被引5000余次,H指数37;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美国发明专利2...
蹇林旎,副教授(Tenured/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树仁书院学术副院长。兼任广东省高校电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电力直驱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电磁能量转换、车网能量交互、智能充电桩互联网、新能源产业政策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两项获评为国家基金委优秀结题项目),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重大战略咨询项目1项、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
数学家,主要从事数学与物理研究。1963年2月出生于四川梓潼。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1970年3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实验物理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凝聚态物性理论和相关的计算物理研究。1958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83年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研究。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1994年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实验凝聚态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凝聚态体系微观机理的实验研究。197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盐城。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200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家,主要从事于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1970年7月出生于湖北。1991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199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半导体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1964年8月生于安徽省潜山市。1984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物理系,198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圣小珍,1982年02月毕业于原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现南昌工程学院)数学力学师资班并留校任教。1984年09月至87年04月在西南交通大学攻读一般力学硕士学位。1987年05月至99年09月,在华东交通大学任教,主要讲授力学课程。1999年10月至2001年09月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ISVR)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直至2004年03月在该研究所做全职研究,研究铁路环境振动和噪声问题。20...
王恒,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作为骨干参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明尼苏达大学、Case New Holland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机械电子技术委员会2020最佳论文奖,2020-2021年度明尼苏达大学Doctoral Dissertation Fellowship,获得美国专利授权1项。在IEEE Sensors J./MS...
孙亚秀,女,1974年生,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兼容技术、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线束串扰、计算电磁学及应用、高等电磁理论及天线设计等。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3项;2017.01-2018.02于美国肯塔基大学电气工程及计算...
姜弢,男,1973年2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Harbin Chapter EMC Section 副主席(2009~);中国仿真学会体育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IEEE AP/EMC/Communications 分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电磁兼容与防护;电磁环境建模与仿真;电磁隐身效能评估。已发表S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