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植物学相关记录483条 . 查询时间(2.808 秒)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吴柘课题组和助理教授戴紫薇课题组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了题为“Coupling of co-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and 3’ end Pol II pausing during termina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通过实验结合数学建模,系统探究了模式植物拟南芥RNA Po...
光合作用基因表达调控对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基因由细胞核基因组编码的RNA聚合酶(Nuclear-encoded RNA polymerase, NEP)和叶绿体基因组编码RNA聚合酶(Plastid-encoded RNA polymerase, PEP) 转录。高等植物叶绿体RNA聚合酶PEP的核心亚基组成与结构与原核生物类似,但是在进化过程中,陆生植物P...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税玉民研究员经提名获2023年美国秋海棠协会授予的伊娃·肯沃西·格雷科学贡献奖,表彰其在秋海棠科分类及应用研发中获得的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普遍认可。这是继2018年中国台湾植物分类学家彭镜毅研究员获得该奖后,中国人第二次获此殊荣。
2023年9月9日至13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处长孙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普诺·白玛丹增等一行访问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及其下属相关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繁育系统进化生态学研究组在丽江玉龙雪山海拔2709-3896米的5个高山草甸群落,连续四年开展了84种虫媒植物的花粉和胚珠性状变化研究,分析了群落内植物的花粉和胚珠数量、P/O比,以及每种植物11个其它花部性状,包括株高、花朵数、花大小等。利用DNA条形码构建了物种系统发育树,PGLS模型分析了花粉和胚珠性状随海拔的变异模式。研究发现,花粉和胚珠数量与6个花部性状(P/...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序列被运用于系统发育重建中,基因树冲突已成为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进化生物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基因树冲突主要是指物种在不同DNA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系统学位置的不一致。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量生物类群均存在基因树冲突现象,如植物类群的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苋科(Amaranthaceae s.l)以及动物类群的两栖动物(Am...
山地孕育了多样的生境,进而刻画了物种复杂的演化历史。在地质历史和古气候的变迁中,由于物种分布区变迁导致的二次接触通常诱发种间杂交或叶绿体捕获,进而导致物种基因树的核质冲突。前期研究表明,横断山区异域分布的四种红豆杉存在核质冲突现象,推断高山红豆杉(Taxus florinii)和峨眉红豆杉(Emei type)是喜马拉雅红豆杉(T. wallichiana)和红豆杉(T. chinensis)之间...
2023年9月8日至10日,联合国环境署生态司司长Susan Gardner在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的陪同下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访问。
植物的代谢产物除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活动有重要功能外,也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膳食营养来源、药用成分来源以及工业原料来源。研究重要植物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徐波团队在墨脱县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在高海拔石壁上发现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一个未知种。通过野外种群观察和标本的形态性状学研究,调查队确认该种为报春花属尚未发表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墨脱报春。
2023年8月23日至27日,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科学部主任、教授Alexandre Antonelli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访问交流。
2023年8月23日至27日,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科学部主任、教授Alexandre Antonelli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访问交流。
2022年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中国作为主席国,引导和推动各缔约方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程玉祥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蓝兴国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该成果发现一个新的控制植物雄性育性的关键基因GDPD-LIKE,调控花粉管顶端细胞壁纤维素沉积、介入花粉管极性生长,完成开花植物受精和种子形成,为植物杂交育种培育一类新的雄性不育系奠定了基础。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继刚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Reconstitution of phytochrome A-mediated light modulation of the ABA signaling pathways in yeas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酵母中重建了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