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国际动态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46条 . 查询时间(5.625 秒)
《每日科学》网站2009年8月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操控成功地使大鼠骨髓干细胞转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进而修复了大鼠受损的视网膜。该项实验的成功,不仅提供了医治常见原因造成的老年人失明的潜在治疗方案,也意味着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经重新编程后用来复原各类细胞和组织,包括那些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细胞和组织。该成果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分子治疗》(Molecular T...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科学家已经利用从胚胎里获得的细胞,让成年老鼠长出了功能健全的牙齿。他们希望以后利用该技术让人类长出新器官。
造血干细胞能制造所有类型的血液细胞。但是,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一个特定细胞类型的产生呢?到目前为止,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决定这些特定细胞产生的因子,并已在小鼠身上得到验证,此机制涉及一个细胞内在因子和一个外来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
物理学家组织网2009年7月28日报道称,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上皮细胞和间质组织的相互作用,精原干细胞(SSCs)可直接转换为前列腺、皮肤和子宫组织,精原干细胞也有可能成为医用胚胎干细胞的一个有效替代品。这一方法刊登在《干细胞》(Stem Cells)杂志7月刊上。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亮蓝G(BBG)——与常见食用色素蓝1号类似的物质——能够保护脊髓受伤的哺乳动物的神经。在这种损伤后,ATP——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信号传输——能够在受伤脊髓周围大量出现,并且使神经细胞处于活跃状态。这将导致炎症和无法逆转的组织损伤。但是BBG却能够跨越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血脑屏障,并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ATP受体。在脊髓受伤15分钟后施用BBG,将能够防止小鼠...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造出人造精子,这将为治疗男性不育症带来希望,不过这一最新成果也带来了巨大的道德和伦理争议。
7月6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最终版本研究规范。新规范为确定哪些胚胎干细胞可在联邦资助的实验中使用设立了标准,科学家则呼吁NIH为合格的细胞系进行登记。
德国明斯特马普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获取干细胞的新途径,他们通过特殊的培植方法,从成年实验鼠睾丸细胞中获取了与胚胎干细胞性质相似的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同样可以用于动物器官和肌体组织再造。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科学》推出干细胞专题     干细胞  科学       2009/6/29
6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专题——《干细胞》(Stem Cells),专题导言说,虽然通向临床的步骤仍然处在建设中,但我们看到了激动人心的进展。同时,保持与决策者和伦理学家的商讨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与金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发布消息,他们证实由于保持黑发的色素干细胞的基因损伤不断加重,人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不断变白。该项研究有助于推动抗老化以及再生医疗药物的研究。美国《细胞》杂志发表了这一消息。
近日,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热带鱼试验证实,动物大脑因对外部情况不清楚而发出完全相反的两个指令,是由脊髓神经来进行调度选择并指挥身体做出反应的。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7日出版的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杂志上。
受国际干细胞组织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干细胞组织伦理学研讨会”和“国际干细胞组织第八届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27个国家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就国际人类干细胞领域的政策制定、管理调控、干细胞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及障碍、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学术交流,并启动“中国干细胞之春”行动计划。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主席L...
近日,美国Scripps研究所、Proteom Tech公司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成功利用重组蛋白诱导体细胞生成多能干细胞。业内专家预测:这项技术将来会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以及各种坏死脏器的自体器官移植等领域。这项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
2007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率先在世界上研制出iPS细胞,由于其具有生长为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的能力,专家们希望将它开发为“再生医疗的基石”。近日,日本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启动了有助于研制新药的行动计划。企业也在抓住商机的同时力促这项技术的开发。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了HIV入侵宿主细胞的新途径。HIV首先被卷入细胞膜,形成小囊,然后向细胞质释放内容物。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1日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有可能提供其它标靶HIV的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