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记录282条 . 查询时间(2.887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提出聚合物型全固态可充氟离子电池的理念(图)
聚合物 离子 电池
2025/2/19
能量密度的理论值。目前开发的电解质可分为陶瓷固体电解质和液体电解质,但两者在各自领域都遇到了相应的挑战性问题。陶瓷固体电解质通常在室温下表现出低离子电导率,仅在更高温(比如150°C)下可逆运行,并且通常使用稀土元素,导致FIBs成本的显著增加。而基于氟受体的液体电解质界面稳定性通常较差,容易导致活性物质溶解,并且由于使用易燃溶剂通常面临安全问题。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不仅可以避免有机液体电解...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新兴含能材料创制:原子氮聚合物常压合成(图)
材料 原子 聚合物 合成
2025/1/8
颠覆性含能材料指能量密度比常规含能材料高一个量级以上的新一类高能量密度物质,是含能材料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典型代表之一为聚合氮化合物。氮气分子由N≡N三键组成,约为946kJ/mol的键能成为储存最强化学能的双原子分子之一,氮因之成为含能材料的重要组成。理论预测,氮分子在高压将转化为N-N单键组成的具有类金刚石立方偏转结构的原子晶体即聚合氮(简称cg-N),其中N-N单键的键能约为160kJ/mol...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设计与先进润滑研究获新进展(图)
聚合 复合材料 结构 润滑
2024/12/27
2024年来,具有按需性能和模仿生命系统的仿生功能智能润滑材料和结构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功能成分的触发和反馈行为有望赋予智能材料可控的润滑能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润滑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石墨烯/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摩擦调控研究,通过石墨烯等功能填料的三维结构设计对材料的导热、自润滑等性能进行调控,取得了系列进展(Tribology Int...
《调驱用聚合物微球评价方法》正式发布
中国石油 聚合物 聚合物微球
2024/12/9
2024年10月20日,由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调驱用聚合物微球评价方法》,正式得到国家能源局的批准和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中国石油上游企业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提供了更加规范和严谨的评价依据。
燕山石化开发的医用聚乙烯产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
燕山石化 聚乙烯产品 中国石化
2024/10/17
近日,燕山石化开发的医用聚乙烯产品先后通过欧盟ROHS、美国FDA认证,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国家标准认证,为该产品开拓国内外药物包装应用领域奠定基础。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白鹏利团队在团簇发光荧光微球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白鹏利 聚合物 发射 材料
2024/11/11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作为一种节能、长寿命的固态照明技术,因其具有节能、寿命长、可靠性高、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相较基于无机发光体的WLED而言,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提供了溶液处理的简化制造方案。通常,制造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WPLED)需将多种荧光团加入聚合物基质以制得白光,这种多荧光团方法要求精确控制不同单体的比例,以确保各种荧光团的发射强度达到适当的平衡,增加了生产...

上世纪70年代,掺杂聚乙炔的科学发现颠覆了“塑料不能导电”的传统认知,掀起了光电分子材料的研究热潮,孕育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电子产业,催生了有机光伏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前沿研究方向,同时带动了有机热电领域的起步。其中,聚合物体系的热电研究不但可以深化甚至改变人们对软物质体系热电转换机制的认知,还有望满足物联网与可穿戴电子对贴附式能源的迫切需求,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但是,相对于已有的热电材料体系,聚合物...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文章(图)
柔性 电子 聚合物
2024/8/21
2024年7月2日,工学院王宁珍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张鹤以第一作者完成的“Recent Advances in Ferroelectret Fabricati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论文在一区Top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五年平均影响因子30.2)上发表。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文章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在《Angew. Chem.》发表研究成果(图)
材料 离子 聚合物 电解质
2024/8/21
2024年6月14日,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张盼盼在固态聚合物离子导体弹性体研究的基础上(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3(31), 2101396, ESI高被引论文)提出了一种双重键交联策略,设计并制备了同时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优异回弹性和可回收性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相关成果以“A Dual-Bond Crosslinking Strategy Enabling Resilie...

二维共轭聚合物(2DCPs)作为新一代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拓展的π共轭、可调的电子性质和有序的结构,在有机电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024年来,人们在2DCPs薄膜的设计和合成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已构筑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径、拓扑结构和连接键的结晶聚合物薄膜,并发展出了能够精确调控薄膜厚度和尺寸的制备策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后修饰和器件构筑,2DCPs薄膜的有机电子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并在有机...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纸基比距传感器研究获进展(图)
传感器 聚合反应 数学模型
2024/6/2
2024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缪鹏课题组结合链置换策略开发出基于可编程DNA水凝胶的纸基比距传感器。目标miRNA引发的链置换聚合反应能够生成大量的单链DNA,用于与另一条序列杂交并协助DNA水凝胶的组装。该体系在纸基条带上的浸润距离可用于反映目标miRNA的浓度。实验采用苏州医工所自主研发的血栓弹力图仪验证并优化DNA水凝胶的形成和反应参数。该研究发现纸基传感器通道上...

中国科大在碱性膜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膜 离子 聚合物 分离
2024/12/6
2024年5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葛晓琳教授等在碱性膜(阴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螺环支化聚合物,成功在材料中构建了丰富且高度连通的亚纳米级微孔离子通道,通过“胶体法”制备的膜在液流电池应用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且能够在4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实现快速充放电。研究成果以“High-performance spiro-branched po...
化学驱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应用规模世界首位
聚合物 中国石化 磺酸盐
2024/7/12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杰成介绍,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化学驱油技术。美国在1964年就开展了首个聚合物驱矿场试验,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三元复合驱、胶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达到应用高峰,之后受油价、政策因素影响,化学驱项目逐渐减少。近几年,聚合物驱、复合驱等化学驱技术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拿大、印度、阿曼聚合物驱实现工业化,提高采收率约10个百分点,复合驱、微乳液驱处于先导试验阶段。

聚合物半导体是新一代柔性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在高柔性逻辑电路、可植入智能感知器件、热电发电与制冷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化学掺杂可以精细调控聚合物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光电功能,大幅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近十年来,研究人员在聚合物半导体的分子掺杂方法开发、掺杂程度调控和掺杂态功能物性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但是现有方法受限于掺杂剂的各向同性扩散,掺杂空间分辨率仅能达到亚微米尺度,制约了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