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红外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红外技术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1.625 秒)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周非凡团队发现,采用近红外光技术可以提升脑膜淋巴系统功能,进而缓解哀老和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病理情况,并促进其认知改善,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2024年1月28日,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吉林新建1.2m近红外激光测距平台上联合开展非合作目标极限探测指标验证实验,成功获得了非合作目标(NORAD编号:00900)的激光测距微弱回波数据。经处理,有效数据弧段长度为1分15秒,有效数据点数为47个,等效1000km目标的最小尺寸为0.1174m,达到了1.2m近红外激光测距系统的非合作目标激光探...
2023年9月25日,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所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1所共同建设。
高温红外辐射涂层作为高效节能新材料,通过热辐射方式提高传热效率,在火力发电、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和焦化行业颇具应用前景。近年来,高熵材料尤其是高熵氧化物具有可调控的主元组分和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在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鲜有关于高熵材料在高温红外辐射方面的研究报道。
开发近红外波段具有宽吸收且高外量子效率的超窄带隙光伏材料,对于实现高效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和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至关重要。然而,超窄带隙有机半导体材料极大的受到非辐射性三线态激子的影响,进而造成严重的非辐射性能量损失。因此,开发具有低能量损失的超窄带隙有机受体光伏材料具有一定挑战。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李冠海、陈效双、陆卫研究团队在超表面光谱与偏振维度同步解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红外光学器件从物理层面突破光谱-偏振多维度、多自由度调控限制等方面开展探索,为满足天基遥感、国土安全等重大需求提供可能。
2022年11月25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医用激光技术实验室江海河研究员课题组与中电科集团合作,在中红外波段声光调Q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铌酸锂 (LiNbO3) 晶体声光开关及其在2.79 μm Er,Cr:YSGG激光器中的高效率调Q输出。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光学期刊Optics Letters上发表。
等离激元是极化激元的一种,它是由入射光激发的沿材料表面传播的光子和电子混合谐振的电磁模式,也是纳米光子学材料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物理现象。它能够突破衍射极限,从而有望实现纳米级片内互联。与传统的金、银等金属材料相比,新型二维材料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层的厚度、狄拉克电子特性和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特点,其支持的等离激元具有更高的波长压缩比和静电可调的优势,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自2011年首次实验观测以来,...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与制冷型的红外光子型探测器相比,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能够工作在室温条件,无需消耗额外的成本制冷,因此在性能、体积、重量和功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尽管如此,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上基于红外光的热效应,对温度的变化进行探测,因此其本身对光强之外的信息如光谱和偏振并没有特别的响应手段,需要依赖滤光片和偏振片等附件进行光谱和偏振探测,这就造成了...
临床对于术中导航成像的需求日益增加,希望可以通过高对比度、稳定的荧光成像,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并高灵敏的标记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肿瘤病灶,以减少术后复发率。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肿瘤荧光分子(ICG)受成像时间短、光稳定性弱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王浩研究员和李莉莉研究员基于可生物激活体内组装纳米技术(Bioactivated In Vivo Assembly Nanotechnol...
2021年10月22日,由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发的极区碎片监测系统通过出所验收,即将参加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预期2022年投入越冬观测,将完成大视场多色测光和近红外波段联测。
单细胞技术因有望揭示“细胞功能异质性机制”这一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从而解析各种慢性疾病(例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衰老的分子基础,是当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方向。单细胞技术不仅在测序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单细胞光谱技术由于具有无需标记、非侵入性可以同时展示胞内代谢物(组)特征等优势逐渐得到关注。近来,上海高研院基础交叉研究中心吕军鸿研究员课题组先后与上海生物信息技术中心、纳米技术及应...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在中红外氟化物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氟化物晶体以低的最大声子能量、宽的透光范围和高的红外透过率等优点成为中红外激光器的重要增益介质材料。LaF3晶体具备氟化物晶体诸多优点:最大声子能量低(360 cm-1),透光范围宽(T>85%, 0.19~10 μm...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通过频率转换作用产生中红外可调谐激光,被广泛地应用于民用与军事领域。目前商用的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主要有硫镓银、硒镓银和磷锗锌,但是他们由于一些自身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所以,急需探索性能更加优异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磷属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通常展示了很大的倍频系数以及很高的热导率,因此磷属化合物是合适的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候选体系。但是磷属化合物因为自身带...
近年来Z型DNA(Z-DNA)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细胞中对它进行观测还存在困难,主要是缺少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可以对它进行直接观测。最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黄青课题组与郑州大学张凤秋课题组合作,利用红外光谱技术观测并研究了染色质重塑中DNA的B-Z构象转变,文章被Analytical Chemistry接收发表。染色质重塑是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它一般包括组蛋白共价修饰型或A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