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民族经济”相关记录427条 . 查询时间(3.953 秒)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与老挝万象市塞塔尼县自缔结友好城市以来,双方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石,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积极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昭通市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将苹果产业作为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全局的重要支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之首,大力推广标准化、绿色化、高端化优质生产技术,持续打造昭通苹果品牌,近百万亩昭通苹果摇身一变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果”“致富果”“联谊果”。
近年来,昭通市扎实做好“人”的文章,创新打造高质效“归雁经济”引领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归雁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互促共进,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有事做,挣钱顾家“两不误”,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11月12日至18日,2024云南·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活动在绿春县城举办。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11.6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36亿元。
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围绕“一城、两江、三山、四线、四镇”的旅游发展布局,积极探索“N+旅游”模式,聚集乡村旅游人气,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直以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讷乡把解决好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作为促进“两个增收”的重要抓手,探索推行“总支搭台、企业领岗、群众上岗”的“1+1+N”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因地制宜招商强产、下大力气搭台兴业、用心用情服务保障,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共赢局面。
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采取“交通+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奋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了境内通铁、县城通高速、建制村通路、一个小组通一条硬化路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近年来,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曼海村借势碧溪片区发展大势,发挥区位优势、集体土地用地优势、非遗文化竹编优势,探索“农、文、旅、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盘活乡村资源,提高居民收入,打造出一番别样的好“丰”景。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吸引更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以创业就业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深度互嵌。
2024年以来,文山州富宁县以“七个驱动”多方发力,引导全县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近年来,迪庆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四大产业,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玉溪市澄江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抓住就业创业这一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推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企业人才提质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族群众深度互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近年来,昭通市永善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自然风貌、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按照“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市场导向、项目带动,突出特色、质量发展”原则,探索“民族团结+农文旅融合”路子,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景区,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丽江市华坪县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新模式,引领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繁荣与幸福。
近年来,曲靖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5张名片,紧扣“春花、夏凉、秋食、冬福”,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促进各民族在空间上的“融”、在经济社会上的“联”、在文化情感上的“同”,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