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物化学 昆虫形态学 昆虫组织学 昆虫生理学 昆虫生态学 昆虫病理学 昆虫毒理学 昆虫行为学 昆虫分类学 实验昆虫学 昆虫病毒学 昆虫遗传学 昆虫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学相关记录582条 . 查询时间(1.557 秒)
羽毛是鸟类征服天空的工具,其功能演化从早期单根细丝状羽毛的保温、隔热、通讯交流、保护色及防水等,逐渐演化为飞羽的空气动力学功能。现代鸟类飞羽具有高效空气动力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精密构造——其远端羽小枝腹侧的羽小钩嵌入隔壁羽枝上近端羽小枝背侧的凹槽,形成类似拉链的互锁结构,称为钩槽联锁机制;近端羽小枝末端具有结节,防止羽小钩在受外力时在羽小枝上滑动,称为级联滑锁系统。通过钩槽联锁机制与级联滑锁系统双重...
2025年5月7日,植物保护学院关工委委员、昆虫学系博士生导师刘志琦教授,走进北京市王府实验学校,为该校融合部图书馆和二年级师生带来《小昆虫,大学问》专题科普讲座。通过自然美育课堂,为小学生种下科学探究的种子,感受自然之美和科学的魅力。
2025年4月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浩教授课题组(www.zhenghaolab.org)最新研究成果Single-nucleus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identify brain landscape of gene regulatory ...
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是宏观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受到面积、能量、时间等的影响,低纬度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高于中、高纬度地区,被称为纬度梯度多样性分布模式。然而,并非所有类群都如此,部分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热带以外,形成逆纬度梯度多样性分布模式(Inverse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s)。这种少见分布模式的解析与驱动机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者关注。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彩万志/李虎/田里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葛瑨博士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题为《从矛到盾:花螳伸展捕捉足以规避和偏转捕食者攻击》(Turning lances into shields:flower mantids...
当我们长大成人,总要面临一件人生大事——选择和建造自己的家。而在自然界,动物们同样要为自己和后代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栖息地。筑巢,对于昆虫而言,更是关乎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策略。2025年,辰山植物园将携手大城小虫工作室开展“昆虫旅馆”科普活动,让亲子家庭走进辰山植物园,一起走进昆虫的多样世界。
2025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红研究团队联合中山大学以及美国、瑞典的科研人员,以列当科马先蒿属植物为模型,整合生物力学、昆虫行为学和传粉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发现了花与熊蜂之间的共振关键点,揭示了蜂振传粉中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振动力学耦合机制,解析了花的生物力学特性在塑造植物-传粉者互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探讨植物-传粉者协同进化以及花多样性形成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3月4日,第58期“植研问道——新进展交流午餐会”在植保楼3060A举行,本此次活动由植保学院吕鹏飞博士以“昆虫节律相关行为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主题进行分享,郭韶堃老师主持会议,现场师生共计四十余人。
虫媒植物病毒的感染涉及病毒、媒介昆虫和植物寄主之间的复杂互动。大约80%的植物病毒依赖昆虫传播,通常在植物体内而非昆虫媒介中引发严重症状。维持低水平的病毒滴度对昆虫媒介与病毒的共存至关重要,而植物体内的病毒量则会随时间显著增加。MicroRNAs (miRNAs) 是长度为19到24个核苷酸的小非编码RNA,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已知miRNAs在调节病毒感染方面起作用,但它们作为跨界...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首都师范大学、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揭示了现代昆虫植食模式早在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就已形成,比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早了约6000万年。2月19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热河生物群因发现多种特异埋藏化石而闻名于世,包括带羽毛的恐龙、早期鸟类、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翼龙、节肢动物、植物化石等,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热河生物群的节肢动物主要以昆虫和甲壳类为主。
热河生物群因发现多种特异埋藏化石而闻名于世,包括带羽毛的恐龙、早期鸟类、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翼龙、节肢动物、植物化石等,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热河生物群的节肢动物主要以昆虫和甲壳类为主。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罗世孝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与传粉昆虫协同演化研究,发现了五味子科植物与传粉松脂瘿蚊(Schisandraceae–resin midges)、叶下珠科与叶下珠蛾(leafflowers–leafflower moths)两类全新的植物与夜间传粉昆虫专性共生系统(Luo et al.,2010;2017a,b;2018)。进一步研究发现昆虫与植物宿主之间存在物种特化的传粉-寄生互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王桂荣团队在《BMC生物学(BMC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Attraction and aversion of noctuid moths to fermented food sources coordinated by olfactory receptors from distinct gene f...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