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大气环境学 水体环境学 土壤环境学 区域环境学 环境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学相关记录1153条 . 查询时间(3.987 秒)
人工放射性钚同位素(239Pu,240Pu)主要通过大当量大气核武器试验释放,除其本身较高的辐射毒性,目前239,240Pu已作为最有潜力的示踪剂开始应用于土壤侵蚀定量化研究,或用作沉积物定年新型绝对年代标尺等,因此2024年来239,240Pu在环境科学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针对不同地区239,240Pu的来源,239,240Pu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保存特性,以及大气核武器试验停止后239...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科研团队成果《Exploring the global trade networks of the tungsten supply chain: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and monetary mismatch among countries》获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JIE)2023年度青年学者最佳...
甲烷(CH4)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主要温室气体,虽然它的浓度比二氧化碳低得多,但其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数十倍。研究甲烷的释放和吸收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温室气体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是甲烷的重要来源,了解环境因素对湖水中CH4浓度的影响对于准确评估湖泊的CH4排放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的中俄原油管道(CRCOP)起自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输油站,从我国漠河连崟入境,止于大庆林源输油站。中国境内管道穿越451km多年冻土,管道常年正温运行,引起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以及地形地貌和水环境的显著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蓝藻水华频发,威胁着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安全。三峡水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支流水体频繁暴发水华,尤其是2024年来多次出现危害严重的蓝藻水华。深入认识水库调度对蓝藻水华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是三峡可持续运行的客观需求,也是蓝藻水华防控的内在需要。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毕永红团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三峡水库调度通过改变水位和水体理化条件导致蓝藻水华...
土壤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储库,土壤中的ARGs可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威胁人类健康。相较于越来越多的关于营养物质、金属和抗生素等人为排放物质扰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报道,关于土壤抗生素耐药性的自然演替规律过程却知之甚少。
虽然引发湖泊蓝藻水华的机制备受关注,但学者们迄今尚未对促发蓝藻水华的关键驱动因子达成共识。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针对湖北省洪湖的一项研究中,初步揭示了优势浮游植物种类的演替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2024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研究部李培华博士等构筑了由亲脂性阴离子触发快速离子-电子转导的高稳定全固态钙离子选择性电极,并通过同步辐射技术揭示了固体转导层参与电位响应时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作为补充封面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
氧作为电子传递链中的最终电子受体,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能量产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子。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氧对于机体抗病毒作用可能至关重要,但对于其中的内在机制还知之甚少。
地球关键带是指植被冠层顶部至地下水底部的区域,位于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岩石圈的交汇地带。地球关键带概念的出现,为研究地球表层系统提供了统一框架。土壤水分在维持地球关键带的结构以及功能与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水分穿越并连接地球关键带的多个圈层,是关键带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载体。
2024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陈池来团队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进展。该团队在前期深海质谱研究的基础上,将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了500多倍,达到了海洋及湖泊本底溶解甲烷检测水平,实现了从溶解甲烷异常事件监测到背景甲烷长期监测的跨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塔兰塔》(Talanta)上。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24年4月12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与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举行。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洪亚雄,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王虚谷,校党委书记高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出席签约仪式。
2024年4月11日,沈其荣院士团队在PNAS期刊发表了题为“Carbon starvation raises capacities in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viral auxiliary carbon metabolism in soi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机碳代谢过程、抗生素抗性和病毒-宿主互...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高达30%。如果在未来30年内减少50%的甲烷排放,将有助于在2050年前让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2℃。稻田是大气重要的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总排放量的10%。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随着化石能源逐步被清洁能源替代,稻田甲烷排放占全球人为甲烷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大,其减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我国是水稻生产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生态水文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基于我国辽东湾连续两年(2019-2020)生长时期大气水汽δ2H和δ18O原位连续观测数据,探究了该区域大气水汽的季节、日尺度和天气事件中大气水汽同位素信号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水汽δ2H和δ18O及d-excess在季节和日尺度上随着观测高度呈现显著不同的变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