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文学”相关记录1986条 . 查询时间(5.859 秒)
2025年1月7日,我国科学家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克服了规模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使稀土采收率大于95%,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所需电能节约60%,向环境排放的氨氮量降低95%,表现出潜在的经济可行性。最新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可持续》(Nature Sustainability)。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全球干旱演化速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气候 演化 水文
2025/1/15
气候变化引起干旱频发和强度增强,并呈现爆发速度加快的趋势,对全球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干旱演化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旱的持续时间、强度、严重性及其致灾性,因而成为2025年来气象水文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然而,已有研究多关注单一干旱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多类型干旱之间的传播过程,缺少从干旱事件内在过程(发展过程和恢复过程)视角对干旱演化速度的认识,给干旱监测、风险预估与有效应...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空间依赖路径量化微塑料远游的“群泵”机制(图)
空间 塑料 河流
2025/1/11
河流是陆地向海洋传输污染物的主要通道,其对污染物传输过程受到外部驱力和自身内力的影响,即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河流外力是指对其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具有显著影响的外在要素,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城市排水和船舶水运等;内力指的是其大小、长度和流量等自身的内在要素。其中,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削减了城市向河流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像“泵”一样不得不向河流排放未能得到处理的污染物,如微塑料等新污染物。那么,...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空间依赖路径量化微塑料远游的“群泵”机制(图)
空间 塑料 污染 河流
2025/1/16
河流是陆地向海洋传输污染物的主要通道,其对污染物传输过程受到外部驱力和自身内力的影响,即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河流外力是指对其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具有显著影响的外在要素,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城市排水和船舶水运等;内力指的是其大小、长度和流量等自身的内在要素。其中,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削减了城市向河流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像“泵”一样不得不向河流排放未能得到处理的污染物,如微塑料等新污染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大江峰团队在全球城市河流高水平甲基汞污染成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城市 河流 污染
2025/1/10
全球城市河流中高水平甲基汞污染的成因长期成谜,这使得从根源上遏制甲基汞污染难度重重,阻碍了有效的环境治理和公共健康防护措施的实施,对数十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沼泽湿地水文-地貌-无脊椎动物耦合关系方面再获进展(图)
水文 脊椎动物 耦合
2025/1/15
湿地水文地貌条件与生物多样性格局息息相关。然而,湿地水文地貌条件如何影响水生无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尚不完全清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湿地生物与环境学科组研究人员,在东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多尺度水文地貌条件下,大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响应特征及形成机制。
中山大学江峰教授团队在全球城市河流高水平甲基汞污染成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江峰 城市 河流 污染
2024/12/16
全球城市河流中高水平甲基汞污染的成因长期成谜,这使得从根源上遏制甲基汞污染难度重重,阻碍了有效的环境治理和公共健康防护措施的实施,对数十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底泥板结对洞庭湖沉水植物退化的影响机制及恢复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水文 生态系统
2024/12/2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如大坝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湖泊固有的水文节律,使湖泊成为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沉水植物作为湖泊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调节作用。自2010年来,洞庭湖沉水植被退化严重,部分区域甚至消失,对湖区生态环境健康构成较大威胁。自三峡大坝运行后,洞庭湖水文情势巨变,旱季延长,落水期提前,使以前未暴露的湖底出露时间延长,在旱季出现了大面积的底泥板结...
2024年11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盐碱地改良团队在生物炭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水文功能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Biochar enhances soil hydrological function by improving the pore structure of saline soil” 为题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中国渤海DIN和DIP浓度时空分布及来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无机氮 沉积 河流
2024/11/29
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海洋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础。然而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已有研究表明,渤海是我国遭受DIN和DIP污染最严重的海域之一。近几十年来,渤海DIN浓度稳步上升,而DIP浓度逐渐下降,这种失衡对渤海的营养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但对于渤海中DIN和DIP输入来源变化的相关研究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等揭示印度季风区干旱与太平洋及大西洋海温遥相关(图)
地球环境 气候 水文
2024/11/14
印度夏季风(西南季风)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6月左右季风爆发,通过大规模水汽输送为印度半岛贡献超过70%的年降水,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的水文状况。然而,季风环流的异常波动会引起旱灾、洪涝及其他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数亿人的生活和生计。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干旱与太平洋及大西洋海温遥相关(图)
气候 观测 水文
2024/11/14
印度夏季风(西南季风)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6月左右季风爆发,通过大规模水汽输送为印度半岛贡献超过70%的年降水,并深刻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的水文状况。然而,季风环流的异常波动会引起旱灾、洪涝及其他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数亿人的生活和生计。目前,素有“印度硅谷”之称的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市,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威胁着近2000亿美元的IT产业。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永教授团队发表系列论文揭示气候变化对作物生理以及全周期的水文循环和氮流失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图)
气候变化 作物生理 全周期 水文循环 氮流失 影响因素
2024/11/29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永教授团队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期刊Water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 上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影响作物生理、水文循环和氮流失的一系列研究论文,揭示了作物生理、水文循环和氮流失对CO2浓度升高、冬季冻融循环及夏季极端天气事件的响应机制。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温娜、李宝贵和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明朝衰亡可能始于万历大旱:来自过去460年水文记录的证据(图)
水文 气候
2024/11/14
气候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导致区域文明兴衰的力量之一。深化对气候变化与文明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为人类应对全球变化挑战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水文气候波动在中国历史变迁中至关重要,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灭亡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先前的研究多聚焦于明末著名的“崇祯大旱”,认为其是明朝衰亡的重要因素,而对明末其他极端干旱事件及其对王朝衰落的影响却鲜有讨论。此外,以往的研...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连通性整体呈增加趋势(图)
河流 水文 气候
2024/11/14
水文连通性作为陆地与水域间水力联系的重要桥梁,指水及水介导的物质能量间的移动和交换的能力,是2024年来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水文连通性主导了水资源在裸土和植被斑块之间的分布,这对于建立和维持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干旱区水文连通性的评估方法和研究框架仍未达成一致,这给生态水文相关研究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