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人工晶体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晶体相关记录99条 . 查询时间(2.613 秒)
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其较大的旋轨耦合效应,通常表现出长寿命的三线态磷光发射,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成像、化学传感和光电器件等领域。以金属有机框架(MOF)为代表的多孔分子材料因其在气体或小分子的分离、储存和检测以及能源、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结合金属配合物独特的分子构型和发光性质,并通过调控金属配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堆积方式,制备具有永久孔隙率的多孔分子晶体,将为新型光功能晶态材料的制备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狄增峰团队在面向低功耗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金属氧化物栅介质晶圆研制方面取得进展。2024年8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面向顶栅结构二维晶体管的单晶金属氧化物栅介质材料》(Single-crystalline metal-oxide dielectrics for top-gate 2D transistors)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分析标样通常用来校准仪器、评价测试方法和提供标准参考值,对于化学分析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外用于黄铁矿硫同位素原位分析的标样均为自然黄铁矿样品,比如Ruttan、Balmat、Maine、Sierra、PPP-1等标样。自然黄铁矿样品可能存在局部的不均一,更为重要的是,自然标样往往在数量上非常有限,面对日益增加的原位分析需求,自然黄铁矿标样供不应求。因此,发展新的可持续供应的黄铁矿标样...
2024年4月10日,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罗豪甦研究员的邀请,法国拉罗谢尔大学Brahim ELOUADI教授到上海硅酸盐所开展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Crystal Chemistry and Non-stoichiometry Approach of the Phase Transitions in Displacive Ferroelectrics: Part I.Li...
深地咸水开采可与CO2地质封存、地下储能、页岩气开发等过程耦合,可望在实现能源规模化开发、温室气体减排等目标的同时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深地采出咸水的含盐度极高,为实现采出咸水的资源化利用,高效低成本脱盐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膜蒸馏(MD)是适用于高含盐量、高温的深地采出咸水的理想脱盐方案。然而,由于深地咸水中含有各种易于结垢的组分,长期膜蒸馏运行过程中膜结垢是影响咸水脱盐效率的主要挑战。结垢会导致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31010、92163202、52122104、52071321)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磊研究员团队在金属材料低温应变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梯度位错胞合金原子尺度层错畴主导的超高低温应变硬化(Atomic faulting induced exceptional cryogenic strain hardening in gradient ...
人工视觉智能技术在安全、医疗和服务等领域颇有应用潜力。然而,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基于冯·诺依曼构架的现有视觉系统因功耗问题难以实时处理海量激增的视觉数据。仿生人类视觉的光电突触器件可集图像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于一体,有效解决现有视觉系统存在的时效性、功耗等问题。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TFT)作为传统电子器件在显示、电子电路等领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因此,基于氧化物TFT的创新器件在产业工...
有机多孔分子晶体(Porous Molecular Crystals,PMCs)是独特的结晶多孔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将离散的有机小分子组装在一起。PMCs因显著的结构动态性、优异的溶液加工能力以及卓越的再生性,逐渐受到关注。然而,与其他更为成熟的结晶网络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或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相比,PMCs稳定性较低且组装结构难以预测,对材料的理性设计带来了挑战。
有机多孔分子晶体(Porous Molecular Crystals,PMCs)是独特的结晶多孔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将离散的有机小分子组装在一起。PMCs因显著的结构动态性、优异的溶液加工能力以及卓越的再生性,逐渐受到关注。然而,与其他更为成熟的结晶网络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或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相比,PMCs稳定性较低且组装结构难以预测,对材料的理性设计带来了挑战。
激光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60多年来,13项诺贝尔奖与激光技术密切相关。非线性光学晶体可用来对激光波长进行变频,从而扩展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了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为整个透光范围内实现双折射相位匹配提供了新思路。
边缘人工视觉系统因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场景的大量应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传统的人工视觉系统采用“感—存—算”分离的架构,致使大量冗余传感数据在不同模块间的频繁迁移,导致系统高延迟、高功耗。采用神经形态计算技术,开发集成传感、存储和处理与一体的感内或近感计算人工视觉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储池计算是计算复杂度低、能耗小的神经形态计算技术,适合与传感器结合应用于资源受限的...
300mm大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针对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对低氧高阻、近零缺陷等硅片产品的迫切需求,亟需解决大直径、高质量硅单晶晶体生长技术中的氧杂质输运、晶体缺陷调控等基础科学问题,进而开发大直径单晶晶体生长技术,实现特定的晶体杂质、缺陷的人工调控,满足射频、存储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2023年5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自主研制的共振非弹性散射(RIXS)分析晶体完成在线实测,实测能量分辨率37.7meV@8.9keV,标志着HEPS自主研制光学部件又进一步。
2023年6月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尹利华副研究员采用将准同型相界的特性与室温多铁性相结合的策略,在多铁性 BiFeO3 基固溶体单晶和陶瓷块材的室温下电场对磁性的调控 ( 即电控磁效应 ) 及其调控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相继发表于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和 Acta Materialia 。
自旋是电子的内禀属性之一,在晶体的布洛赫周期势作用下可以和轨道运动和(或)晶格产生耦合效应,其中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 SOC)是凝聚态中众多奇特物理现象的基础。近年来,各种具有新奇物性的重电子态二维晶体的兴起为研究二维极限下的自旋-轨道-晶格耦合新机理和高效调控手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结合原子层精度的量子限域效应、外场调控、电荷掺杂以及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等手段...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