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相关记录386条 . 查询时间(1.356 秒)
2023年10月30日,记者从深圳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完成了一项“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对血管的毒性影响”研究课题,首次证实微塑料能引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并由此导致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上。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也是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尽管氮元素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是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将氮气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根瘤作为共生固氮的场所,为根瘤菌提供固氮的微环境和能量。因此,根瘤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是共生固氮研究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作为腹腔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腹腔粘连发生率约为90%。该症状可引起肠梗阻和女性不孕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和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正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健康挑战。延缓衰老,增强衰老组织活力和功能维持,进而促进老年健康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器官衰老乃至机体功能退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驱动力,也为老年慢病提供了机制框架和干预思路。如何延缓甚至逆转细胞衰老,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
2023年10月8日记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向外界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和人体器官芯片结合的大模型成果。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云兵教授团队和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联合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在张兴栋院士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理论指导下,产学研医协同攻关,突破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降解速率与组织修复进程难以良好匹配,以及封堵器植入后难以像镍钛合金封堵器一样与卵圆孔解剖结构紧密贴合、易导致残余分流等关键难题,研发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心源性卒中防治生物可降解卵...
浙江大学教授谢涛与赵骞团队利用热致相分离水凝胶构建了可按需自发变形的形状记忆高分子,阐明了该类变形行为的机理及调控方法,并结合4D打印技术初步展现了该类材料用做医疗手术器件的独特潜力。相关成果2023年9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研究员赖毓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研究团队采用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研发了一种可降解高分子复合黑磷的多功能仿生多孔支架,研究了黑磷支架在植入骨组织中引起的免疫响应功能,该支架能够通过调控免疫系统影响免疫微环境从而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器官移植已成为多种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供体器官严重缺乏却限制了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异种动物体内再生将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通过该途径获得的人源化器官不仅将具有更全面的细胞类型和更完善的器官结构与功能,而且由于供体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将有效避免异种器官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等问题。
2023年8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Functional ProTracer identifies patterns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tissues and underly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该研究在先前增殖追踪系统ProTracer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
2023年7月17日至2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资助、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杨哲副教授团队承办的西交・通全球暑期学校项目“生物医用纳米材料”暑期课程顺利开课。该课程设置为英文通识课程,共计16学时,由4名国内外教师组成的国际课程团队实施授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面向我校本科生开展国际化培养的同时,吸引了来自美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的外...
2023年7月26日,首届西湖未来论坛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开幕。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生物健康材料》,具体包括:水凝胶、抗微生物材料、脂质纳米粒、外泌体、生物墨水、可编程生物材料、蛋白质材料、自愈合材料、生物电子材料,以及可持续生物材料。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抱川中文医科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子宫衍生的脱细胞外基质(UdECM)研制出一种可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水凝胶,并首次揭示了控制这一过程的机制。该项成果发表在3日的《先进功能材料》上,为治疗不孕不育带来新希望。
v西湖大学日前刊出的一则博士后招聘启事显示,此前担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Dorothy Foehr Huck and J. Lloyd Huck再生工程讲席教授的杨健已加盟西湖大学,担任西湖大学生物材料及再生工程讲席教授。
2023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员团队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Self-destructive structural color liquids for time-temperature indicating”的研究论文(自毁型结构色液体用于时间温度指示),报道了一种基于自毁型结构色液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